一、高温费发放标准杭州是怎么规定的?
1、发放范围:
每月出勤天数不少于22天且发放之日仍在岗的职工。
2、发放标准及时间:
(一)中高层管理人员、后勤处室一般管理人员及辅助人员、生产厂科段级及一般管理人员、抽借在后勤处室及各生产厂科室的人员发放标准为50元/月;其他员工发放标准为100元/月。
(二)发放时间为20____年6-8月共3个月,逐月造表发放。
3、发放办法:
(一)各单位按上述标准及要求按附表一《高温补贴发放登记表》的格式在次月3日前将人员名单报所在公司人事部门审核。
(二)所在公司人事部门审核后将名单及汇总表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处审核、签批。
(三)各单位的借用人员(含试用)在借用单位发放。
二、其他规定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高温津贴(即夏季防暑降温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
1、调整企业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2、严格执行高温条件下的劳动禁忌标准
各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企业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即:重劳动、中等劳动、轻劳动分别为20、30、40分钟),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企业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企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积极改善作业场所的工作条件;要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我们可以看出,杭州市政府的高温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对于户外工作的人员来说为每人每月一百元。另外高温补贴的政策除了高温补贴费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政策。比如说要求温度过高的话,用人单位应该调整一下职工的工作岗位。
-
杭州市2018年高温补贴发放规定
224人看过
-
2024高温津贴杭州的标准是怎样的,是否强制发放
126人看过
-
2024杭州高温津贴是怎么发的?
468人看过
-
南京发放高温费的法规是怎么规定的
395人看过
-
2024年杭州市高温费发放政策有哪些?
492人看过
-
杭州企业不发放高温补贴吗
184人看过
-
杭州高温费如何标准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4杭州高温费标准:杭州高温补贴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标准: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00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6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30元。
-
杭州市保安高温费发放是多少钱?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01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
广东省高温假的规定是什么高温费发放标准是怎么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9广东省高温假的规定: 1、在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广东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的,则按每人每天6.9元计算。 2、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但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抵高温
-
2023年杭州高温费多少钱?江苏在线咨询 2023-09-01根据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等有关部门的规定,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高温津贴应按月发放。需发放高温津贴但用人单位没有发放的,劳动者可以向用工管辖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高温补贴标准?高温费是否可以按照规定发放?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5一、企业安排职工在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工作的(不含33℃),应当向职工支付夏季高温津贴,具体标准是每人每月200元,支付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企业按此标准支付的高温津贴,可按照规定税前扣除。二、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夏季高温津贴支付制度。通过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明确本单位夏季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岗位工种等,以及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