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交通事故是能调监控的。查看交通事故监控视频是当事人取证的方法之一,当事人有权利调看监控录像。并且监控录像本来就是发生事故后作为现场证据使用的。不分事故大小都可以取用。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七条因调查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单位、个人调取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装置、技术监控设备的记录资料以及其他与事故有关的证据材料。第三十八条因调查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组织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证人对肇事嫌疑人、嫌疑车辆等进行辨认。
交通事故误工费时长怎么确定
交通事故误工费时长是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劳动能力这一段时间,具体的已医院出具的诊断书为准。同时误工费与收入也有关。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的按最近三年平均工资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调查 第三十八条 因调查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组织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证人对肇事嫌疑人、嫌疑车辆等进行辨认。\n辨认应当在交通警察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多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n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肇事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肇事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认嫌疑车辆时,同类车辆不得少于五辆;对肇事嫌疑车辆照片进行辨认时,不得少于十辆的照片。\n对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肇事嫌疑人、嫌疑车辆独有特征的,不受数量的限制。\n对肇事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n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交通警察、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
交通事故调解中,可以用监控录像吗
153人看过
-
交通事故需要调监控的情形有哪些?
442人看过
-
交通事故能调用行政执法监控吗
352人看过
-
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247人看过
-
什么交通事故会调监控
102人看过
-
怀疑有小偷可以调小区监控吗
50人看过
-
交通事故调监控被调监控,会有影响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17当事人和直系亲属可以查看,事故双方也可以查看。1、监控录像最初用作事故发生后的现场证据。2、观看交通事故监控录像是当事人取证的方式之一。当事人有权观看监控录像。首先,您应写下查看交警监控录像的申请,并将其交给公安机关相关人员,要求立案和查看监控录像。公安机关人员将配合您查看。
-
交通事故后的监控有权调取监控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1申请复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二节复核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第五十二条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五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受理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一)任何一方当
-
怎么监控交通事故调监控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6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由于调查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检索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装置、技术监控设备和其他事故相关证据。
-
交通事故调解中,可以用监控录像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15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直系亲属可以申请查看,事故双方也可以查看交警监控录像。查看交通事故监控录像是事故当事人取证的方法之一,当事人有权要求查看监控录像。首先,当事人应当撰写查看交警监控录像的申请,提交公安机关相关工作人员,要求立案和查看交警监控录像,公安机关人员应当保障当事人查看的权利。
-
发生交通事故可以调取视频监控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02-29发生交通事故可以调取视频监控。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单位、个人调取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装置、技术监控设备的记录资料以及其他与事故有关的证据材料。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有权调取监控录像,作为现场证据使用的,以便划分事故责任;当事人可以申请调取查看监控录像,交警也会予以配合的,如果他们不配合的,你可以向上一级的单位反映,或者向上一级交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其行政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