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拒付抚养费可以实行司法拘留
法院判决支付抚养费后,而应支付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对其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法律义务的行为,法院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司法拘留。
2、拒付抚养费可以强制执行
如果经法院或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且对抚养费已经约定好,若一方不给,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要求对方支付或直接申请执行。通过诉讼途径要求支付抚养费的,可以以孩子作为原告,抚养孩子一方作为法定代理人起诉,要求应支付一方按离婚协议或判决支付。
法院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一般需要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可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也就是说对具有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不经申请,由法院依职权直接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3、强制执行的具体方式
(1)提取、扣留被申请人的储蓄存款或工资等劳动收入。如请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协助从工资中按月扣除;
(2)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申请人的财产。这是指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确定的义务。逾期不履行,按照规定法院可将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交有关单位进行拍卖或者变买。
一、离婚后一人带一个孩子,需要支付抚养费么
还需要支付。若经法院起诉离婚,且对抚养费已经约定好,当一方不给,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要求对方支付或直接申请执行。根据执行工作规定第十九条,对已发生法律效率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可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也就是说对具有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不经申请,由法院依职权直接进入强制执行过程。
-
抚养费不给那么多会出现什么后果
496人看过
-
抚养费可以不给吗,不给后果是怎么样
275人看过
-
娃娃的抚养费不给具体是什么后果
132人看过
-
抚养费不付怎么办,抚养费不付有什么后果
151人看过
-
扔了孩子不给抚养费法律后果是什么
404人看过
-
赡养费不给会有什么后果
194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会有什么后果,离婚后不给抚养费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15离婚后不给抚养费的后果: 抚养费一般支付到孩子年满18周岁,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分期支付。如果不按时支付或拒不支付抚养费,可能引起民事纠纷。 若经法院起诉离婚,且对抚养费已经约定好,当一方不给,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要求对方支付或直接申请执行。根据执行工作规定第十九条,对已发生法律效率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可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也就是说对具有赡养费、抚养费
-
家庭抚养费不给后果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7拖欠社会抚养费的,计生部门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能力而拒不执行法院裁定的,构成拒不执行裁定罪。但在实践中,法院多采取司法拘留对被执行人进行惩戒。《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
怎么办?抚养费不给有什么后果呢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181、抚养费不给的后果是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到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按时支付抚养费。经法院判决后,如果对方仍然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法院请对方单位协助,每月定期从对方工资账户中划拨抚养费,完成支付抚养费的义务。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
-
娃娃的抚养费不给具体是什么后果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02孩子的抚养费不给的话,对方可以起诉到法院。法院的判决书生效之后还是不给的,经过另一方的申请,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要求支付抚养费。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
2022年不给子女抚养费的后果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20不给抚养费属于民事纠纷,不至于坐牢,但是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如果行为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话,则就是有可能因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而坐牢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 1、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2、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