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什么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84条和第93条规定,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包两括类:一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2月13日通过的《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也明确指出:对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72条第1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董事长挪用公款多少钱会立案
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为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挪用公款罪立案材料要准备什么
1、控告挪用公款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证据:
(1)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即行为人未经合法批准而擅自将公款移作他用。
(2)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利用其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3)行为人挪用的公款是归个人使用的。所谓归个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给、借给他人使用。
2、根据本条之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具体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这里所说的非法活动是指挪用公款供个人或他人进行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2)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
-
公款挪用案件涉及董事长
212人看过
-
个人挪用公款需要挪用多少钱才可以立案?
441人看过
-
挪用私人公司挪用多少钱够立案标准
73人看过
-
私企董事长是否有权挪用公款?
275人看过
-
挪用多少钱算是挪用公款
457人看过
-
挪用公款多久立案多久会判刑
47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董事长挪用资金的立案标准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7根据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三、根据《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 实施《决定》第十一条规定的
-
挪用公款等董事长责任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41、私企董事长挪用公司财物如果挪用资金数额较大,涉嫌挪用资金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董事、监事、经理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其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退还公司财产,由公司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公司董事长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及个人财产情况贵州在线咨询 2021-10-22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员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性,挪用本公司的资金个人使用或借给他人,金额大,3个月以上未偿还,或者3个月以上未偿还,金额大,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构成挪用资金罪。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金额较大,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
-
老板挪用公款,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21、挪用公款三万元,如果只是归个人使用,未超过三个月的,不满足立案标准。 2、如果是进行营利活动或进行非法活动的属于数额较大,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查证属实有犯罪事实,应该马
-
董事长挪用公款的责任是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231、私企董事长挪用公司财物如果挪用资金数额较大,涉嫌挪用资金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董事、监事、经理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其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退还公司财产,由公司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