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我的生日到底谁做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6:27:14 487 人看过

今天上午受到一条中国电信客户经理发来的生日祝福短信。受到此短信,再次让我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年龄冤假错案。关于自己出生日期的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间的冲突和较量再次让我感受到无助和无奈!

一、心灵的折磨:从尊重客观事实到尊重法律事实

我于1979年农历8月19日出生在江苏盐城市西部的一个乡村(当时的全称是盐城县郊区中兴乡姚东村),同出生在农村的其他孩子一样,我不是在医院出生的,故没有由正规医院出具规范的医学出生证明书来记载我的真实出生日期。当时只是由村里的专人给登记户口,由于当时基层村级组织的规范意识欠缺、管理混乱,相当事务都是靠自由裁量而为之,而我的出生日期正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势下被错误地登记为1978年4月13日。记得那会儿在老家读书时,由于当时还没接触过法律,不懂得什么叫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所以在填写各种表格时,作为老实人,理当尊重客观事实,每当填写出生日期这一栏,都一直如实填写1979年8月19日。因为当时的我总认为,这是一种自然事实和客观事实,户籍登记的1978年4月13日与我有何干?即使到了大学,学习了法律,知道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分及其法律意义,可是尊重客观事实的习惯还是战胜了法律事实至上的理念,遂在大学本科期间填写各类表格时包括我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都还是如实填写1979年8月19日。可读研后,我的这一尊重客观事实的良好习惯被视为不诚信举动,可能是步入21世纪后,一切都开始严格和规范起来,每当填写表格,相关人士都会强调:出身日期一定要以户口和身份证上登记的日期为准。再加之,随着法律事实至上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也被迫违背客观事实而尊重法律事实,也逐渐能够忍受自己的出身日期被法定为1978年4月13日。

可心里不痛快啊,尤其是当别人问我出身日期,我是说实话呢还是说假话呢?说真话吧,人家事后通过查看法律事实就认定我装嫩、作假;但说假话吧,自己心里很难受,客观事实被法律化成与事实不符的法律事实,我能心甘情愿接受吗?我是尊重法律事实了,可谁能理解我被迫尊重法律事实的困惑和烦扰。自认了!但对于我来说,这无缘无故被流逝的一年半的岁月会使我失去多少机会和可能?依法办事是对法律人的基本素养要求,即凡事都是依法行为、凡事都要尊重法律事实。要想让法律事实尽可能地去接近客观事实,唯有去维权,或许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柳暗花明之否定:几次维权、几次失败

为了尽可能地去还原客观事实,我几次去公安户籍部门申请变更许可,但行政主体的几次答复都是要求提供出生证明书,否则不予办理。我不是在医院出生的,是堂婶在家中接的生,哪来的出生证明?我实在无法提供医院出生证明,我能提供的只有独生子女光荣证和证人证言,这些是我能够提供的能证明我真实出生日期(1979年8月19日)的证据,但因其被户籍登记部门视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无法为我平反,我的几次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几次维权、几次失败!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能当成梦想宽慰下自己罢了。

三、草根建议:尊重历史事实、少些机械执法

1979年,改革的春风带者我们步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有待革新突破、社会管理体制也有待重整和规范,当时的农村村级基层组织由于管理体制的紊乱而不得不承担了大量不应由其承担的事务,管理混乱和疲于应付在当时的农村基层组织大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不容被否定,还有大量的象我这样的年龄冤假错案在广大农村这一客观存在理应获得尊重和正视!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出生登记制度的完善,这样的问题也逐步走向消失,但作为一个历史的受害者,我建议,我们的相关主管部门能否尊重这一历史事实,重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能否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不能以当时在广大农村很少会有的出生证明来作为申请年龄变更登记的唯一根据!如果这样,无异于将大量的我阻挡在救济大门之外!我们恳请户籍登记主管部门,在办理类似我这样的申请许可事件时,能否少些机械执法,多些人性化执法。只要由其它相关证据相佐证,并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就请相关部门给我们平反吧!

【作者简介】

张明华,男,江苏盐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任教,2006年7月取得讲师职称;现供职于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16: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独生子女相关文章
  •  "无罪与有罪:事实与观点的较量"
    在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负责举证证明被告有罪或无罪;而在自诉案件中,提起自诉的人则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罪或无罪。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法收集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时,不能够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在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负责举证证明被告有罪或无罪;而在自诉案件中,提起自诉的人则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罪或无罪。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法收集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时,不能够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检察机关举证与自诉案件证据规定根据《检察机关举证与自诉案件证据规定》,检察机关在办理自诉案件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举证。首先,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需要向法院提供起诉意见书,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其次,在自诉案件审理阶段,检察机关需要向法院提供自诉案件起诉书、自诉案件证据材料以及自诉案件鉴定意见等证据材料。此外,检察机关还需要对自诉案件进行调查,并制作
    2023-08-28
    246人看过
  • 刑法上的主客观不统一到底怎么定罪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所以,主客观不一致是不能定罪的。《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024-05-04
    268人看过
  • 违反客观事实签订的合同怎么办,法律上如何认定
    违反客观事实签订的合同,如果是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该合同无效;如果该合同是因为欺诈或者重大误解签订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根据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4-29
    119人看过
  • 到底有没有事实婚姻
    法律综合知识
    一、到底有没有事实婚姻没有事实婚姻。如果双方没有办理结婚证,符合条件的,需要补办结婚手续。否则,属于非法同居,不受法律保护。将来有纠纷时也不受法律支持。事实婚姻是一种婚姻关系存在的方式,广义指男女双方在主观上具有永久生活的目的,在客观上具有未经结婚登记机关登记,未领取结婚证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狭义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二、事实婚姻和法律婚姻的区别1.事实婚姻不受法律保护,合法婚姻受法律保护;2.合法的婚姻关系一旦确立,夫妻双方即享有相互扶助的义务,事实婚姻的双方却不享有这种确切的人身关系;3.合法婚姻夫妻双方分别为对方的第一继承人,事实婚姻不享有此种继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2023-07-17
    408人看过
  • 刑事诉讼之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探讨
    一、证据的关联性:记载有案件事实的信息载体(一)案件事实不是证据自身,而是其载有的信息案件事实是证据信息的直接来源。因待证事实不可重现,人们只能通过残留下的信息推断未知事物的总体特征。案件事实信息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任何一种行为的发生都和一定时间空间分不开,只要行为发生,就必然留下各种痕迹和信息,通过不同载体保存下来[2].案件发生的时候,案件事实被分解为若干信息因子,这些信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而遗留保存。事实信息被媒介记载,媒质的信息含量随时间表现出递减和发散。证据具有承载事实信息的功能。事实遗留的信息保留在证据这一媒质中,人们分析、判断信息的情况,可重新认识、判断事实。通过证据,司法工作人员可认定案件事实信息的原貌,了解案件事实的情况,作出事实判断。证据就成为反映事实的手段之必需。因此,证据是法律的框架下承载案件事实信息的载体,依靠证据认识事实是证据独具的特性。(二)证据本身不是事实,
    2023-06-01
    377人看过
  • 如何应对违反客观事实签订的合同?
    违反客观事实签订的合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如下:1、合同一方以欺诈为目的与对方签订的合同,此时,合同对方因欺诈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是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是可撤销合同,合同被欺诈者可以主张撤销合同以保护其合法权益;2、违反客观事实,不能自始至终履行或者违背公序良俗或者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这类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即使签订了,也不会产生合同的效力。民法典以欺诈手段签订租赁合同如何处理以欺诈手段签订的租赁合同是可以请求撤销的。法定可请求撤销的合同有有:因重大误解所订立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围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显失公平所订立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所订立的合同;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
    2023-07-02
    264人看过
  • 非法采矿有哪些主观要件及事实
    非法采矿主观上是故意的。其主观目的是获取矿产品牟利。主体是一般主体,但一般限于直接责任人员,包括国有、集体或乡镇矿山企业做出非法采矿决策的领导、主要执行人员、聚众非法采矿的煽动、组织、指挥和个体采矿人员。非法采矿罪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矿产资源和矿业生产的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矿产资源保护法的规定,非法采矿,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一般限于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包括国营、集体或乡镇矿山企业中作出非法采矿决策的领导人员和主要人员以及聚众非法采矿的煽动、组织、指挥人员和个体采矿人员。(四)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出于故意。其主观目的是为获取矿产品以牟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非法采矿罪】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
    2023-08-07
    107人看过
  •  原告的诉讼主张与事实不符的法律责任
    根据原告诉讼状和事实不符,可能会导致诉讼请求无法得到法律支持,以及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否则可能会承担不利后果。根据原告诉讼状和事实不符,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1.原告方向法院递交的起诉书所陈述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符,最直接的后果是诉讼请求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但是,如果有法律明确规定,则除外。2.在作出判决之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事实,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因此,如果被告在答辩状中提出,并且在开庭时提交证据证明原告所述与事实不符,法院可能会支持被告方的观点,从而使原告方的诉求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诉讼标的与事实不符的后果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标的应当与事实相符。若诉讼
    2023-11-10
    129人看过
  • 缓刑的适用:法律界观点与实践
    检察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提起公诉的同时向法院提出量刑建议,建议使用缓刑。但法院是否会采纳检察院的量刑建议,要根据案情来具体分析。检察院具有量刑建议权,可以建议缓刑。量刑建议权是由代表国家行使追诉权的公诉人或公诉机关。量刑建议权作为来源于刑罚权的一种派生权力,具有刑罚权的国家垄断性。国家是抽象的,因此其权力的行使必然要通过国家授权的机构或个人实现,而这种机构或个人行使该项权利的时候是以国家的名义出现的。公诉人在法庭上提出量刑建议后,将有助于法官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做出适当的量刑裁判。人民法院判缓刑后还拘役吗判处缓刑的,不需要执行拘役。拘役是自由刑的一种,而缓刑是与判处实刑相区别的执行方式。拘役也可以被缓刑,但是缓刑不一定是拘役,缓刑可以适用于有期徒刑等。拘役是《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方式,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
    2023-07-17
    393人看过
  • 银行会计报表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制度要求,定期根据会计账簿提供的数据编制,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资金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是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综合反映,是考核贯彻方针、政策和执行计划,检查业务工作和财务成果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报表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能够如实反映经营成果。但在现行银行报表中有些内容却不能准确反映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形态。尽管会计报表的数字是正确的,但由于现行会计制度以及某些原因,使其反映的会计信息难以达到客观性、真实性,这些问题给银行的业务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使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不能完全实现,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资产部分银行会计报表中对贷款形态的反映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报表中有些科目是采用硬改数字的办法来反映虚假贷款形态,如有些贷款已经逾期了,却仍做在正常贷款中反映,或呆滞贷款在逾期贷款科目中反映等。从报表上看,各项数字全部符合上级指标、控制规模,而实际上已
    2023-04-24
    167人看过
  • 劳动法律事实证明材料的应用与实践
    一、劳动法律事实证明材料: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考勤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二、证明力:都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利证据,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都会认的。劳动法律事实证明材料有哪些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
    2023-07-06
    390人看过
  • 商标抢注行为的客观要件或事实要件
    只有注册成功,才会最终形成商标抢注行为。那么要构成这一要件成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在商标抢注行为中,被抢注的是否是有一定影响的商标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影响的商标是没有人会去商标抢注的。“有一定影响”是指在一定地域被一定的人群所认知的区别性标记。事实上,一旦商品或服务项目投放市场,由于广告的作用和交易的过程,商标的影响在公众心目中已经开始产生,其影响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如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人群范围。(二)在商标抢注行为中,是否是已经使用并正在使用的商标被抢注的商标应认为是被抢注人已经使用并正在使用的商标,即强调商标的连续性使用,如果被抢注人曾经使用过的商标而中途停止使用的,他人申请注册,则不应该认定为商标抢注。在日常生活当中,它是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的,不管书有没有具体的使用,这种商标用的,只要采取这种行为,就已经构成了违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招商品牌肯定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的
    2023-03-31
    370人看过
  • 事实中什么是报复陷害罪的客观要件
    报复陷害罪的客观要件是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或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行为人必须是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即违反有关规定超出职权范围假借公事名义陷害他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什么是报复陷害罪的四要件一、客体要件1.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2.对象本罪侵害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这四种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或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报复陷害他人的目的。《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
    2023-08-09
    331人看过
  • 被告人客观上不存在挪用公款的事实。
    根据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该罪要求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必须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但如前所述,本案涉案的款项不属于公款。皮之不存,毛将蔫附?既然涉案的款项并非公款,被告人根本也就不存在挪用公款的事实,从而也缺乏了构成该罪的客观要件。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被告人曾某的犯罪情节较为轻微,具有酌定从宽处罚情节。1、本案中被告人曾某盗窃的金额共计2100元,涉案金额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同时,被告人被抓获时,被盗物品已全部被追回,没有给受害人带来多大损失。2、被告人曾某系初犯,并且认罪态度较好。案发前,被告人曾某平时表现较好,没有其他犯罪记录,本次犯罪是初犯。从被告人的口供可以看出,从本案的侦查到审查起诉,被告人曾某在案发后能够积极主动、全部、彻底地向司法机关交待自己的犯罪行为,表明被告人曾某已经认识到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有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良好愿望。从今天的庭审情况
    2023-08-11
    106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如何界定独生子女: 1、一对夫妻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依法累计只生育(包括收养)一个子女,再婚后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但不再生育的; 3、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死亡后,又生育了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的; 4、夫妻依法... 更多>

    #独生子女
    相关咨询
    • 当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相互矛盾时如何取舍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4
      如果在法院法官就认定法律事实,这不是取舍的问题,是要努力把客观事实变成法律事实。
    • 民事诉讼中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是否是一种法律真实关系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8
      民事诉讼中追求的不可能是客观真实,而是一种法律真实。所谓法律真实,是指裁判人员运用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达到了法律规定的视为真实的标准。也就是说,在诉讼证明过程中,法官运用证据、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达到从法律的角度认为是真实的程度,即符合法律真实的要求。 法律真实的确立结束了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以“客观真实”排斥“法律真实”的现象。事实上“法律真实”与“客观
    • 事实上的过失爆炸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4
      过失爆炸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1、主观要件为: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 2、客观要件为实施了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结婚事实婚姻中的房产到底归谁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2
      事实上,婚姻期间购买的房屋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事实婚姻在法律上得到认可,是指在1994年2月1日结婚实质要求,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 1994年2月1日以后,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不属于事实婚姻,属于同居关系。 对被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同居期间的财产适用《民法典》中夫妻财产制的规定,没有约定的,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制。被认定为同居关系的,同居期间共同劳动收入和购买的财产为一般共同财产。在
    • 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2
      1、客观的违法性:将法律理解为客观的评价规范,不管行为人的主观能力如何,只要客观上违反法律,就具有违法性。基于此,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也具有违法性,对之应当允许进行正当防卫。2、主观的违法性:将法规范理解为对行为人的命令性规范,因此,违反规范的人必须是能够理解规范内容的人,只有能够作出意思决定的人的行为,才谈得上有无违法性的问题(命令说);违法性的有无,只能就有责任能力人的行为而言。于是,不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