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8:34:58 391 人看过

消费者可自带酒水条款删除

本报郑州6月8日电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近日表决通过了《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删除了原条例中饭店不得设定最低消费,不得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不得收取开瓶费、包间费等不合理的费用等条款。这也就意味着,今后消费者是否可以自带酒水、饮料,将由饭店老板来决定,只要饭店对消费者明示就可以了。这项新规在当地引起争议。

据介绍,关于消费者进饭店能不能自带酒水等条款,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前后曾进行了三次审议,并召开听证会,代表们争论比较激烈。最后,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对原草案中的条款进行了修改,即经营者对所提供的食品和服务,应当事先将价格明确告知消费者,不得附加不公平的限制条件。

消费者又是怎么看待这样的修改?

记者在郑州市区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很多人表示,保护经营者的权利无可厚非,消费者的权利又如何来维护呢?市民张女士说:比如同样的一瓶酒,在饭店可能会比超市贵很多,消费者就不得不接受这巨大的差价。

一位姓张的酒店老板则表示:我们提供服务、提供环境,挣的就是这个钱,酒水可以自带,饭菜是不是也要自带?

对此,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满圈表示,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事先将餐饮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向消费者明示,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研究认为,当前,河南餐饮行业比较发达,档次也相当丰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餐饮场所。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餐饮业经营者是否设定最低消费、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是否收取开瓶费等,属于经营自主权范畴。审议通过的这个条例符合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实际,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记者曲昌荣)

碰撞

质疑者:需兼顾商家和消费者利益

支持者:饭店应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带不带酒水是顾客自由

作为一名消费者,对于这样的规定实在不敢苟同。谁都希望能够在店里享受到与消费对等的满意服务。但现实却不如理想中的完美。大多数饭店的酒水贵得太离谱,在外面只卖十几元钱的白酒,在饭店里就可能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使人难以承受。带不带酒水,顾客应有选择自由。

郑州市民张怡

遏制酒水暴利是关键

规定能否自带酒水问题的关键在于,遏制饭店在酒水中赚取的暴利。政府有关部门应对酒店酒水利润作出具体规定,并通过工商、物价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酒店进行查处,兼顾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新郑市检察院杨广印

高附加值服务抬高酒价

在饭店里,尤其是在相对高档些的饭店里,可以获得一系列综合性的服务与精神享受,比如考究的家具、悦耳的音乐、浓厚的文化氛围等,这些都是付出了相应的成本营造出来的。酒水的高价格正是经营者在为这些综合性的服务收费。此外,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果消费者自带酒水在饭店消费,事后出现了健康问题,那么难以分清是谁的责任。

网友常梦飞

应允许法律范围内的经营

在目前的法律条款中,并没有对饭店和消费者自带酒水进行规定。消费者保护法中的强迫交易、强迫消费也不适用于酒店与消费者之间,因为酒店属于非垄断性的市场主体,有自主决定的权利。所以,倘若经营者不违反价格法,应允许其在明码标价和事先告知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经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7日 23: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年首修消费者多了哪些权益?
    10月2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在修改后的消法中,对消费者在网购等新消费方式中的保护,对消协的职能、政府的监管职责的加强,对维权难的解决方案以及加大经营者惩罚性赔偿力度等,为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新权益。据悉,这是自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来,对这部法律的首次大修改。修改后的消法将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网购维权有法可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主任贾东明说,与20年前相比,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网络销售、购物已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针对网上消费的规定成为新消法的亮点。按照新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等方式购买产品可七日内无理由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贾东明表示,这一规定,是通过与淘宝网的几位店主面对面交流等调研后,经过多次修改才完善的。尽管可以无理由退货,但是消费者也需要为反悔埋单,承担退货运费。淘宝网店香优特产店主
    2023-06-07
    56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问答(消费指南)
    问: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答: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销售搀杂、搀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谎称是正品;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不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标记销售商品;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对商品做虚假宣传;骗取消费者预付款;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预约条件提供商品;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问:经营者在向消
    2023-06-07
    207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将于今年制订完成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27日披露,国家工商总局2016年底前将完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制订工作,发布《关于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指导意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将于今年制订完成马正其在当日于此间举行的中国“全国工商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会议”上说,国家工商总局将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化建设,完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配套法规规章;继续完善《消法》配套法规规章,研究制定《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修改完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工作规则》,推出“诉转案”工作指导意见,适时修订《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他称,国家工商总局将推动和配合地方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健全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马正其表示,2016年中国工商将以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在四方面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一是严
    2023-04-21
    357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次修订赠品纳入“三包”
    昨天获悉,已经颁布了16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目前正式进入二次修订程序。正在进行二次修订的《消法》主要的亮点包括:非现场购物增加了后悔权、首次提及消费隐私权、开发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垃圾信息不得再骚扰、赠品也将纳入质量三包的保护范围、买房买车也受《消法》保护等。开发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这条真是写到了我的心坎上。看到《消法》二次修订可能增加的内容,家住龙泉路的肖女士有些激动。她说,上个月在南屏街附近某餐饮公司吃饭,结账时向服务员索要发票,结果服务员听说要发票,立马说原来198元的餐价要加到200元,最后去拿发票时又增加到202元,由于当时是我请客,担心过于计较价格,在朋友面前难堪,所以就忍了,《消法》的修订非常及时。《消法》二次修订稿在让消费者感触颇深的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触动。云南买乐电视购物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岳表示,《消法》修订既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规范市
    2023-06-07
    128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启动修订程序历时4年
    20年前,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广大消费者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世事变迁,随着人们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模式逐步发生变化,《消法》中的一些规定也开始慢慢落后于时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消费者的维权,因此对于修改《消法》的呼声此起彼伏。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许明介绍说,在近些年来像手机、网购、商品房、预付款消费等等在老《消法》的解释中都属于生僻词汇。而根据该市12315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今,手机、平板电视、预付款消费等领域一直是消费者申诉的热点,因此适时修改完善《消法》,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有利于工商、消协帮助消费者维权。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了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昨天的修正案正式通过,其间历经四年起草、多次修改,其中确实有很多进步和亮点。
    2023-06-07
    198人看过
  • 安徽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已废止)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大发布文号:安徽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省人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消费者,是指有偿获得商品和服务,用于生活需要的单位和个人;所称生产经营者,是指生产、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均适用本条例。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第五条消费者依法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第六条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一)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二)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三)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享有质量、价格、安全、卫生、计量等保障;(四)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有权要求修理、调换、退货;对不合格的服务,有权要求重作、改进;(五)因商品或服务的原因而受到损害时,有权提
    2023-06-07
    54人看过
  • 山东委托律师起草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5月12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委托律师事务所起草《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草案建议稿)》。据悉,这是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起草法律。据介绍,这次草案建议起草工作,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组织,受委托方是该省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和良好社会口碑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近年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为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规的公正性,不断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开门立法。先后实行了法规草案联合起草、立法听证会、法规新闻发布会和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同时,还充分发挥立法专家库、立法网站和新闻媒体的优势,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尽量避免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2023-06-07
    327人看过
  • 消费方式等变化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主任贾东明25日在阐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的背景时指出,我们国家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消保领域也有不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这部法律也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做出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今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情况。贾东明表示,消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制定的,实施日期是1994年1月1日,从施行到现在将近20年。这部法律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也感觉到了,消法通过以后消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贾东明指出,我们消费方式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网络销售、网络购物的渐成规模。有一个基本的数字,网络销售交易额、网络零售交易额,2006年是263亿人民币,2012年是1.3万亿
    2023-06-07
    62人看过
  •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着力解决消费者维权难
    保护消费者权益从个体看是在维护私权,但当一个个个体集聚起来形成群体的时候,就属于公益范畴,涉及消费者集体利益———也就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消费维权实践情况,确立了新的维权理念,完善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强化了对消费者的保护。进一步发挥消协作用背景:与经营者相比,消费者在时间、精力、经济实力、专业知识等各方面处于明显弱势,单个消费者维权面临很大困难。为解决消费者个人维权难的问题,新消保法充实了消费者协会的力量,进一步发挥其作用,通过组织力量帮助消费者依法维权。新法: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不得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和服务。点评: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姜天波指出,为解决消费者个人维权难的问题,新消保法重新界定了消费者协会的组织性质,即依
    2022-10-28
    153人看过
  • 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2007修订)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文号: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4号)《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30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1日起施行。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0日???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1999年4月2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30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关联法规: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第三条老年人依法享有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权、受赡养扶助权、受教育权、获得国家和社会物质帮助权、参与社会发展权,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权以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
    2012-05-23
    267人看过
  •  维权指南: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确定受到的侵害,依法要求赔偿损失。如果遇到无法协商解决的问题,可以依法起诉。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和解。与商家进行协商赔偿事宜。2、调解。通过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协调处理。3、仲裁。如与商家订立仲裁协议,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4、诉讼。与商家无法协商的,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应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首先了解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有哪些,以便确定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侵害。其次,当确定自己的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了侵害时,要据理力争保护自己,如果给自己造成损失或伤害的,应依法要求赔偿损失。其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就诉诸法律,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消 费 者 权 益 维 护
    2023-09-03
    136人看过
  • 消协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吗
    可以。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一、微商不退货可以举报他吗微商不给退货能举报。法律规定如果购买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如果微商不给退货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消费者被欺骗可以报警吗消费者被欺骗不可以报警,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
    2023-03-29
    462人看过
  • 贵州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率先叫停开瓶费
    将于2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餐饮、娱乐业的经营者不得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不得收取开瓶费等不合理费用,此规定在全国率先以立法的形式对开瓶费说不。新《条例》在法律责任专章中规定,有向消费者收取开瓶费等不合理费用、设定最低消费数额等九种情形之一的,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据贵州省政府法制办参与起草新《条例》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省人大常委会1994年9月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现行《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简称现行《条例》),从而使贵州成为全国较早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省份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法律和贵州现行《条例》都面临着一些亟待规范的新问题和新困局,针对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新《条例》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了包括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收取开瓶费在内的一系列创新突破。此外,新
    2023-06-07
    411人看过
  •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范医疗机构收费
    近日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作出了具体规定,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知情权。根据《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允许患者或者其家属查阅、复印检验检查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护理记录、医嘱单、处方等有关医疗资料。医疗机构除实施紧急抢救外,应当事先向患者或者其家属告知需要进行的检验检查项目及收费标准、需要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作用及价格。使用贵重药品或者特殊器械的,应当事先征得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后,应当向患者详列收费细项,并出具收据。对住院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按日向其提供医疗费用清单。
    2023-06-07
    76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修订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根据本条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是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生活消费”,是指为个人或者家庭生活需要而消费物质资料或者精神产品的行为。“生活消费”的内涵是丰富的,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
    •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九条修订内容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4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部门申诉、检举和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