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欺诈应该怎样定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6 10:20:13 75 人看过

一、劳动法中欺诈应该怎样定义?

劳动合同中欺诈的定义: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而合同欺诈的标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

那么,怎么判断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是存在欺诈行为呢?

1、如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资格,却未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属于欺诈行为,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2、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却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在此后亦无法胜任工作,劳动者可认定为欺诈行为,双方所签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3、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虽未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情况,但在履行合同期间能够胜任工作,且并未使用人单位的利益受损,则劳动合同不宜确认无效。

二、劳动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其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一款第五项、第39条第五项以及第46条第一项规定,如果是因用人单位存在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存在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再次,《劳动合同法》第86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而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劳动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如果是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经济补偿以及其他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待遇。

大家可能会认为只有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才存在欺诈、威胁等。实质上,合同义务是双方的,双方都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合同无效后将会产生对有过错方不利的后果。而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不管是单位还是劳动者均有义务如实告知对方真实情况,不得隐瞒作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0日 01: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无效相关文章
  • 欺骗劳动者劳动法中怎么处理
    用人单位有欺诈行为,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遇到欺骗劳动者合同怎么办公司劳动合同欺诈的情况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劳动者被迫辞职等行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欺诈,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
    2023-07-21
    242人看过
  • 保险欺诈罪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
    保险欺诈罪处罚标准为:1、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保险欺诈罪就是保险诈骗罪吗保险欺诈罪指的就是保险诈骗罪。保险欺诈罪在理论界被广泛使用,而在法律规定中称为保险诈骗罪。因为从法律条文来看,《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首次确定了保险诈骗罪这一罪名,随后1997年出台的新刑法典继续沿用,但因为在《保险法》中使用的是保险欺诈这一术语,由此而导致刑法理论界在论及保险诈骗罪时,在罪名的使用上显得有些不统一,有称保险诈骗罪的,也有称保险欺诈罪的,有的还称之为保险诈欺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2
    168人看过
  • 劳动工伤法律劳动工伤法律是应该怎样规定的?
    一、劳动工伤法律是应该怎样规定的?法律规范对工伤的规定如下:《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
    2023-06-16
    400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中应该怎样填写劳动合同类型?
    签合同时劳动合同类型填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是所有的劳动合同都是需要按照这个规定,填写相关内容的,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在某一公司就职超过一定的年限,那么职员签署的合同类型就是固定期限的合同。网签合同填写注意什么网签合同填写的注意事项包括:1、合同的格式是否标准、形式是否合法;2、合同的内容是否与当事人协商的一致;3、合同的主体是否是合同当事人;4、合同的权利义务是否公平、内容是否完备等。网签合同是指由于无法面对面或者为了更加方便而在网络上直接签定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3-07-19
    389人看过
  • 票据欺诈罪的惩罚应该是怎样的?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者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票据欺诈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有哪些对于以下票据欺诈行为,可以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等。《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
    2023-07-06
    318人看过
  • 劳动法怎样定义基本工资
    一、劳动法怎样定义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即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较之工资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同一职位,可以根据其能力进行工资分不同等级。二、全额工资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局令第1号)的有关规定,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又称标准工资)与辅助工资(又称非标准工资)之总和,即实得工资。三、工资发放相关法律依据1、《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曰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
    2023-04-20
    85人看过
  • 怎样理解《劳动法》中“工资”的含义?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3条,劳动法中“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福利保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2023-06-10
    350人看过
  • 房屋中介欺诈该怎么办
    商业银行设立
    预报房屋中介欺诈的,购房当事人可以向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举报;而且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介赔偿自己因欺诈受到的损失。如果当事人想报警处理的,也可以报警处理,警方会根据情况处理案件,如果构成诈骗罪的,警方会立案处理,追究中介的刑事责任,即使不构成犯罪的,警方也会给予相关人员治安处罚。宁波房屋中介在成为房产中介老总之前,胡斌是一个锅炉工人。在进入房产行业一年多时间内,他制造了目前为止宁波最大的房产中介诈骗案(时报曾作报道)。昨天下午,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法院一审认定,宁波华晨房产合同诈骗数额共计人民币3187.8万元,胡斌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参与者也被判处2年到12年徒刑不等。2002年、2003年是宁波楼市的迅速扬升期。从未涉及过房地产行业的胡斌,筹集了10万元钱,于2003年5月成立了房产中介公司,但当年就亏本100万元。胡斌动起了炒房的念
    2023-08-01
    154人看过
  • 中介是否应该为买房欺诈负责?
    买房被骗中介参与诈骗的,依法承担责任,中介不知情的,不能追究中介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投诉买房被骗可以吗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买房被骗应当立即投诉或者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买房被骗属于诈骗行为,涉及到刑法诈骗罪,所以投诉最好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诈骗方诈骗数额达到巨大的,情节严重构成严重诈骗罪的,依法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拘役、管制或罚金要求返还并赔偿受害方相应价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
    2023-07-07
    126人看过
  •  欺诈合同的的法律定义
    合同诈骗罪的基本要素包括客体为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以及他人财产的所有权,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且金额较大,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且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若构成该罪,数额较大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基本要素包括:1.该罪行的客体为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以及他人财产的所有权;2.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且金额较大;3.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4.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且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合 同 诈 骗 罪 的 处 罚 措 施 是 什 么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的处罚措施包括: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9-30
    318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怎样告企业欺诈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对无效的劳动合同,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的无效,应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当因用人单位的欺诈原因造成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第九十七条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
    2023-03-04
    349人看过
  •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用工欺诈是说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有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劳动者被迫辞职等行为就构成了用工欺诈。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规定了“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实践中也经常发生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一方为订立劳动合同故意夸大事实、提供虚假信息,最典型的莫过于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或者学历、工作经历证明。为防止因虚假信息造成损害,一些用人单位以订立承诺书的形式规避风险,让劳动者在入职之前签订承诺书,规定如劳动者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如其提供虚假信息则构成欺诈,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诚然,承诺书是一种有效防范虚假信息、防止欺诈的手段,但如果不注意欺诈认定的界限,承诺书有可能会成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火索。一、欺诈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2023-04-27
    135人看过
  • 论合同欺诈与合同欺诈的定义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事实或者隐瞒事实,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个人财产由于其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而且直接或间接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现行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并将其列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这充分表明,在该罪侵犯的复杂客体中,市场经济秩序是主要客体。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欺诈者为了实现对非法利益的追求,往往采用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欺诈活动,从而使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在司法实践中,合同纠纷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骗罪的界限不易正确区分。如果不能正确区分这两种行为,就会带来以下不良后果:要么将合同诈骗罪定性为民事诈骗罪,从而放纵犯罪人;合同中的民事欺诈或被界定为合同诈骗罪,或被错误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因此,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
    2023-05-07
    61人看过
  • 如果违反劳动法应该怎样做
    1、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条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接到申请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并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决。一、哪些行为属于违反劳动法1、不签书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不返给员工一些公司耍一些小聪明,不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或者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书面的《劳动合同》;有的公司
    2023-02-28
    97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合同无效
    相关咨询
    • 法律依据上对于欺诈应该怎么定义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0
      按照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 合同法中的民事欺诈怎么定义?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11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 法律中是应该怎么定义诈骗罪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01
      法律中是对诈骗罪有以下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
    • 劳动合同中,如果存在欺诈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24
      劳动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用人单位免除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危险,使对方签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欺诈罪怎么定义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8
      法律上没有诈欺罪,只有诈骗罪.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