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后,先由原告就法庭调查的事实和证据、应当适用的法律,陈述自己的意见。原告陈述后,有代理人的,由代理人对原告的发言作补充或者进一步说明。原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完毕,由被告就法庭调查的事实和证据、应当适用的法律发表意见,并针对原告的发言进行答辩。被告有诉讼代理人的,
在被告发言完毕后,其诉讼代理人对被告的发言作补充或进一步说明。被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和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原、被告发言、答辩后,法庭应当让第三人发言或者答辩,让其就法庭调查的事实和证据,应当适用的法律,以及原、被告的发言、答辩,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三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由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4)互相辩论。经过上述法庭辩论顺序后,法庭应当让双方当事人、第三人就本案的问题互相向对方发问,辩驳对方的主张并阐述自己的意见。审判人员在当事人互相辩论时,应当使辩论集中在案件必须解决的问题上,必要进行启发、引导,审判人员必须公平地保障邓权利。当事人也不得滥用辩论权利,无理狡舅哄闹滋事。
在司法实践中,法庭辩论由各方当事人拄发言。一轮辩论结束后,当事人要求继续辩{照顺序进行下一轮辩论,但不可重复已经发蓑轮或者几轮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以充分保讼权利。
新民事诉讼法,反诉的规定有哪些
第五十一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第一百四十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对举证期限的新规定
452人看过
-
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异同解析
244人看过
-
民事诉讼起诉流程全解析
434人看过
-
民事诉讼的事实与真相:分析与解决方法
365人看过
-
民事诉讼授权的注意事项及解析
111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分则条例分析
484人看过
传唤是指为了方便案件的审理,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一种措施。传唤犯罪嫌疑人应出示工作证明和传唤证,并且传唤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2小时。 刑事传唤是不能异地进行的,应在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县进行,这里指的是常住地或者是户籍所在地。... 更多>
-
解析民事中的虚假诉讼现象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29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 1、虚假诉讼多发于涉财产案件,一般数额巨大。当事人往往为了相当可观的利益,不惜采取违法手段。 2、虚假诉讼当事人之间关系密切,往往存在乡邻、亲属、朋友等特殊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要通过诉讼实现非法目的,需要当事人各方密切配合,这种特殊关系为双方串通进行虚假诉讼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3、多以调解方式结案。双方当事人已事先合谋串通好,且具有特殊的关系,法官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促
-
民事诉讼法对调解书申诉的解释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81、《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2、《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八十四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申请再审,应当在调解书发生
-
新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抗诉如何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09当事人自己不能提起再审抗诉。如果已经是终审判决要想提起再审,当事人必须向检察院申诉由检察院进行抗诉。但是一般情况下检察院是不接受申诉的除非你能证明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有违法违规行为。否者必须接受判决
-
新刑事诉讼法对民事赔偿怎么规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0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产被犯罪分子破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受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第一百三十九条被告人非法占有或者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追回或者责令退还。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
-
民法典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及民事诉讼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19债权债务的诉讼时效是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