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应该如何处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02 20:43:12 263 人看过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处罚原则较为特殊,首先明确是“应当”从宽处罚而非如同预备犯、未遂犯那样“可以”从宽处罚;其次,注意对中止犯的处罚也不同于预备犯、未遂犯那样比照既遂犯进行处罚;其三,明确对中止犯的处罚关键看是否造成损害结果,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未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犯罪中止有两种结果:没有造成损害或是造成了损害。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

一、犯罪中止认定要注意什么

1、在进行了犯罪准备,而后放弃了着手实行的,应当认定为中止犯。例如,甲某准备了毒药杀害其夫,因为害怕而没有敢下毒,后来放弃杀人念头,把毒药扔掉。因为尚未着手就自动放弃犯罪,属于在预备过程的中止。

2、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在进行了犯罪准备,没有着手实行的情况下,因为情况有变,主动撤退,但未放弃犯罪意图的,不是中止。例如甲乙二人预谋盗窃某银行,在白天“踩点”之后,晚上前来行动。发现银行有很多人在加班,不便下手,便撤走打算改日再来行窃。这属于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因为犯罪人遭遇到意志以外的原因,并未放弃犯罪意图。应当认定为犯罪预备。再例如,律考试题:甲某携匕首赴乙家杀乙途中,因肚子疼痛难忍而回家,属于犯罪撤退,成立预备犯。

3、即使客观上不能完成犯罪,但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的,也是自动中止。例如甲某使用过期失效的农药(本人不知过期失效)投放到乙某杯中,意图杀乙。后改主意,在乙某喝水之前将杯中水倒掉。虽然因为农药已经失效,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犯罪(杀害乙某),但甲某并不知道,在自认为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放弃犯罪的,可成立犯罪中止。

4、在客观上能够完成犯罪,但行为人自认为出现意志以外的原因,不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而撤离的,属于犯罪撤退,不成立犯罪中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5: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在共同犯罪中,如何处理中止行为?
    犯罪中止的处罚较轻,如果未造成损害,则免于处罚,如果造成了损害,则应当从轻处罚,段某参与策划共同犯罪,虽然自动退出,但未阻止其他共犯的犯罪行为和防止损害后果的发生,整个共同犯罪已属既遂,不存在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但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对于中止犯,如果未造成损害的,应当免于处罚;如果造成了损害的,应当从轻处罚。也就是说,对于犯罪中止的处罚,要是没有造成损害的话,则就免除处罚;要是造成了损害的话,那么应当减轻处罚。可见我国对犯罪中止是比对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处罚都轻的。【案例】2005年3月23日晚,段某伙同曾某、陈某、袁某持刀前去寻找以前结怨的邱某报复末成。次日,邱某托人打来电话约定双方在县城一店内和解。当晚7时许,段某、陈某、曾某、袁某四人各带一把西瓜刀前往。在快到店门口时,邱某刚好从店里出来,段某见状走到一边,陈某、曾某、袁某三人则持刀上前追砍邱某,邱当即被砍倒,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23-11-20
    372人看过
  • 中止犯如何处罚
    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我国刑法对于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应当”,即必须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而且对中止犯处理时要考虑损害结果。2、对中止犯的处罚,应同时引用《刑法》第24条和刑法分则有关具体犯罪的条文,在罪名上应对中止形态有所体现。3、对中止犯的从宽处罚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掌握,考虑各种主客观情况。4、中止犯所拟实施或者刚着手实施的犯罪危害较轻,符合《刑法》第13条单数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应依法不认为是犯罪。
    2023-05-01
    384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共同犯罪案件中的中止犯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共犯理论,共同犯罪各犯罪行为人之间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即共同的犯罪行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于共同犯罪使各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互相配合的统一整体,各共同犯罪人的意思实现了相互联络,整个共同犯罪行为人的犯罪意志和犯罪行为都融为一体,共同犯罪行为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各共同犯罪行为人都必须对共同的犯罪结果负责,每一个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受自己意志的左右,同时还必须受整个犯罪集体的左右,不可能像个别犯罪那样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像个别犯罪中的行为人那样可以任意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的情况,在共同犯罪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由于各共同犯罪人都要求对共同犯罪的结果承担责任,如果共同犯罪中的某一共同犯罪人要中止犯罪,他不仅要打消自己的犯罪念头,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同时还要防止整个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某一共同犯罪人主观上放弃了犯罪意
    2023-06-11
    305人看过
  • 应该怎么认定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包括两种情况:(1)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着手实施犯罪,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中止犯罪行为。放弃犯罪是出于行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进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来,则不能视为犯罪中止。(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并
    2023-03-29
    297人看过
  • 犯罪中止后是否应该放过罪犯?
    中止犯无罪释放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造成损害的,无罪释放,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或者让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法律规定犯罪既遂以后还可以中止吗犯罪既遂不能成立中止。既遂是已经产生犯罪结果了,不可能中止了。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
    2023-07-07
    389人看过
  • 犯罪中止免除处罚是否应该撤案
    犯罪中止免除处罚是应该撤案。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经过侦査认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标志此案己不成立。被告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023-06-03
    415人看过
  • 中止犯罪怎么处理
    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实施完毕的中止,主要包括在预备阶段或者在犯罪实行行为尚未完全实行完毕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二是犯罪行为已经完全实施完毕,但在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犯罪中止的处罚是: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一、现金贿赂退回退回是否构成犯罪中止构成。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或放弃犯罪,这种情形一般称为普通的犯罪中止。(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实行行为终了而犯罪结果最终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一般称为特殊中止。二、盗窃未遂与盗窃中止有什么区别(一)发生的
    2023-06-26
    332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法定不诉,犯罪中止如何处罚
    一、犯罪中止是否属于法定不诉犯罪中止不属于法定不诉,法定不诉包括已过追诉时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情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
    2023-04-18
    271人看过
  •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哪些分类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
    2023-05-31
    103人看过
  • 开设赌场罪中的罪共犯应该如何处罚?
    在我国,开设赌场属于扰乱我国公共社会秩序,容易滋生其他严重犯罪的行为。因此,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违反法律,私自开设赌场的,应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行为人私自开设赌场,犯罪情节更为严重的,还应该被处以更严重的刑法,被判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行贿罪共犯如何量刑?行贿罪共犯的量刑:对于主犯按刑事犯罪的量刑标准进行量刑,对于从犯、教唆犯等犯罪人员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开设赌场罪】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7-01
    101人看过
  • 犯罪中止如何量刑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一、犯罪中止怎么认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包括两种情况:(1)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着手实施犯罪,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中止犯罪行为。放弃犯罪是出于行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进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来,则不能视为犯罪中止。(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
    2023-02-18
    424人看过
  • 属犯罪中止的犯罪事实会如何处罚?
    一、属犯罪中止的犯罪事实会如何处罚?从中国刑法的规定来看,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刑法也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的待遇。各国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均远轻于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各国法文化传统以及刑法价值观的巨大的差异,在这一点上都烟消云散。各国立法者庄严宣布:对中止犯就应大幅度从宽处理。尤其在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最轻的。二、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
    2023-04-28
    222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结果要求,犯罪中止了应该要怎样判刑?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不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而以上说的是其自动放弃犯罪。量刑: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特征:1客观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犯罪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2主观特征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从主观上看是违背行为人意志的。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
    2023-02-07
    158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应如何处理
    《刑诉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下列案件由少年法庭审理:(一)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周岁的案件;(二)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周岁,并被指控为首要分子或者主犯的共同犯罪案件。其他共同犯罪案件有未成年被告人的,或者其他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是否由少年法庭审理,由院长根据少年法庭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第四百六十四条,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犯罪事件,不得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的同一审判组织审理的,可由少年法庭、刑事审判审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由不同人民法院或者不同审判组织分别审理的,有关人民法院或者审判组织应当互相了解共同犯罪被告人的审判情况,注意全案的量刑平衡。第四百六十五条,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要时,上级人民法院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转移到其他人民法院审判。共同犯
    2023-08-18
    23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如何处罚?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6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
    • 中止犯罪行为应该如何认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16
      中止犯罪的认定包括: 1、必须在犯罪准备或者犯罪实施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中止犯罪的前提; 2、必须自动放弃犯罪,这是暂停犯罪的实质性条件; 3、它必须完全放弃犯罪。完全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完全放弃继续和完成犯罪的想法,完全放弃认为可以继续和完成的犯罪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 暂停犯罪,无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
    • 什么叫刑事中止?中止犯应当如何处理?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24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应该如何对犯罪中止处罚,有哪些规定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17
      因为犯罪中止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因而我们不能肯定的说构成犯罪中止的具体处罚是什么。不过按照《刑法》中的规定,对犯罪中止也有具体的处罚原则要求。 1、造成了损害的,应当对行为人减轻处罚。 2、若是中止行为有效的避免了损害的发生,则此时应当对行为人免除处罚。
    • 犯罪中止的刑罚后果,犯罪中止应该怎么处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29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这样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由于犯罪中止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减轻了其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法律对中止犯的处罚,采取了“应当免除”或“应当减轻”进一步从宽的原则。这是因为对犯罪分子判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既然犯罪分子自动放弃了犯罪,又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说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已经消除或者减弱,罪犯已经悔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