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人单位裁员赔偿金怎样算
用人单位裁员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裁员,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公司裁员赔偿金要交税吗
裁员经济补偿金,达到法定征税标准的,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裁员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
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代缴。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三、我被公司裁员了可以领取失业金吗
可以。让单位给你出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到社保部门办理用人单位裁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裁员,并且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的,劳动者是可以领取失业金的,劳动者去社保部门办理手续即可。
-
单位裁员怎么计算失业补偿金
377人看过
-
用人单位怎样才能进行裁员
283人看过
-
用人单位未交五险一金怎样申请仲裁赔偿
86人看过
-
单位裁人怎么赔偿
276人看过
-
退伍军人被单位裁员后赔偿金计算标准是什么
362人看过
-
职工遭受裁员,用人单位的赔偿措施
71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如何赔偿用人单位裁员员工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09企业有经营得好的自然也有经营的不好的,因此用人单位裁员这种现象在所难免;企业破产、转型或者减小规模时,用人单位都会进行裁员。但是裁员不能作为无故辞退的手段,用人单位要裁员必须走正规程序(也就是说单位裁员要具备裁员的条件,完成裁员前的所有步骤)、对裁掉的员工进行合理的安置或赔偿,这样才是合法的。根据2018年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要裁员,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又该对员工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赔偿呢?我们一起
-
被用工单位裁员应该怎样赔偿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0劳务派遣工被用工单位裁员,应由派遣单位另行安排工作。劳务派遣工,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工作的单位是用工单位,被工作单位裁员的,劳动关系并未解除,不存在解除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应当由派遣单位另行安排工作。派遣单位没有另行安排工作期间,应当向劳动者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
-
员工裁员后,用人单位应该怎么赔偿河北在线咨询 2021-03-2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本法第36条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第40条无过失性辞退、第41条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
-
单位裁员解雇员工怎样赔偿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3如与单位协商一致解除,您可获得入职以来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如单位涉嫌非法解除,您申请,要求单位承担非法解除经济补偿金。如存在未足额缴纳社保,未支付等情况可一并要求赔偿
-
劳动仲裁时用人单位如何算赔偿金新疆在线咨询 2023-01-031、用人单位加付赔偿金的仲裁时效应该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般是一年。但如果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有关拖欠工资的争议,不受上述时效的限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