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判决书是怎样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6 11:11:11 424 人看过

中国对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标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一、威胁恐吓咋判

威胁他人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另外如果不是单纯的恐吓行为还有其它情况则如下: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有可能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二、如何认定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要件包括:

1、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4、客观要件: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三、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是什么呢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

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02: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刑罚在法律中的地位是什么?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1、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投放危险物质罪量刑标准有哪些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运用投放危险物质的方式实施犯罪,从而危害公共安全。根据法律的规定,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逃究。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有: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
    2023-07-06
    116人看过
  • 危险物质非法制造罪的判决结果
    认定非法制造危险物质罪后的判刑:犯本罪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同时还侵犯国家的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物质管理制度。对于非法制造危险物质罪的立案标准会怎么样的对于涉嫌非法制造危险物质罪的案件,进行刑事立案的具体标准为:1、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酰钠、毒鼠硅、甘氟原粉、原液、制剂五十克以上,或者饵料二千克以上的;4、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
    2023-07-06
    181人看过
  • 该如何承担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刑事责任?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既遂刑事责任的承担: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界限是什么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
    2023-07-06
    396人看过
  • 运输危险物品罪怎样判决
    一、运输危险物品罪怎样判决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后果特别严重,主要是指致多人伤亡的;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等。二、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特定的,即能够引起重大事故的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物品,它包括:(1)爆炸性物品,是指雷管、导火线、导爆管、非电导爆系统等各种起爆器材,雷汞、雷银、三硝基间笨二酚铅等各种起爆药,硝基化合物类炸药、硝基胺类炸药、硝酸类炸药、高能混合炸药、爆破剂等各类炸药,以及烟火剂、民用信号弹、烟花爆竹等;(2)易燃性物品,如汽油、酒精、液化气、煤气、氢气、胶片以及其他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等;(3)放射性物品,是指通过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射线发生伤害作用的物质,如镭、铀、钴等放射性化学元
    2023-05-11
    381人看过
  • 虚假诉讼罪判决书怎么写的
    虚假诉讼罪判决书公诉机关:被告人:xx人民检察院以xx公诉刑诉[xx]xx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xx犯虚假诉讼罪,于xx年xx月x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x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xx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xx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公诉机关xx人民检察院指控xxxx。xx人民法院受理后,针对该案进行了两次开庭审理,并针对相关事实进行了两次司法调查。上述事实,公诉机关提供了书证:户籍信息、归案情况、情况说明、法院案件移送函及xx纠纷一案的案件材料、调查笔录、银行转账记录;证人证言:证人xx、xx、xx的证言;被告人xx的供述和辩解等证据予以证实,认为被告人xx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虚假诉讼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xx系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6-03
    79人看过
  • 关于聚众斗殴罪判决书是怎样的
    马XX聚众斗殴案刑事判决书范文:公诉机关哈尔滨市XX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宋XX。被告人马XX。辩护人孙凌冰,黑龙江美格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许XX、路XX、赵XX、那XX、曹X、曾X、李XX、姜X、金X、王天齐、史XX。被告人宋XX、马XX、许XX、路XX、赵XX、那XX、曹X、曾X、李XX、姜X、金X、王XX、史XX犯聚众斗殴罪,于2016年3月1日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于同日立案,依法组成合议庭,因被告人史XX系未成年人,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哈尔滨市XX区人民检察院派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宋XX、马XX及其辩护人孙凌冰、被告人许XX、路XX、赵XX、那XX、曹X、曾X、李XX、姜X、金X、王XX、史XX到庭参加了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哈尔滨市XX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4年10月31日下午,高XX(男,15岁)到哈尔滨市XX区XX职业技术学校玩耍,因遭到该校学生被告人宋XX等人的羞辱而心生
    2023-04-23
    327人看过
  •  中国刑法如何规定危险物质罪
    中国刑法规定,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的刑罚为:如果构成该罪,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储存剂量较大或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等严重情节,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国刑法规定,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的刑罚如下:1.如果构成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储存剂量较大或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等严重情节,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危 险 物 质 罪 】 刑 法 规 定 及 其 对 社 会 的 危 害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非法携带或者使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物质,或者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危险物质过程中严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名的规定源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旨在保护公共安全,防范和惩治危险物质事故的发生。危险物质具有极其严重的危险性,一旦使用或泄漏,可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因此,刑法对危
    2023-09-01
    387人看过
  • 北京一男子被控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利用艾滋病扎针传言制造社会恐慌的河南省农民杨某,因涉嫌投放虚假有毒有害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这起案件。检察院起诉指控,28岁的杨某因被其女友离弃而对女性产生报复心理,遂于今年2月10日下午2点左右,携带一把木柄铁锥,在该市朝阳区潘家园站乘坐公共汽车时,持铁锥刺在乘客杜某某左腿根部。杨某某被民警当场抓获。检察院认为,杨某利用社会公众对通过扎针手段传播艾滋病事件的恐惧心理,投放虚假的传染病病原体,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其行为已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2023-06-06
    199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什么刑事责任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决水罪的四要件是哪些?决水罪的四要件为: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2.客观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3.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构成四要素?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构成四要素: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交易管理秩序;2、客观要件,
    2023-03-20
    232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否可以请辩护律师
    可以的。一、什么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判几年?根据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危险品的运输有什么要求?危险品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它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主要特点集中在:品类繁多,性质各异;危险性大;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规定多;仓储场地专储;专业性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八十条和《
    2023-06-14
    352人看过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有什么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前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3、犯罪对象不同。前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
    2023-06-24
    57人看过
  • 中国对危险物质盗窃罪既遂的惩罚是多少?
    中国对盗窃危险物质罪既遂的处罚标准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盗窃危险物质罪,是以对特定的占有物为目标,采取秘密获取的方式,将危险物资据为己有的行为。行为人只要具备盗窃行为,就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盗窃的不是危险物质,则不构成本罪中国对会计贿赂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打击、报复行为一般表现为:1、公然进行人身伤害。表现在授意、指使殴打会、统计人员。2、滥用职权,侵犯会计、统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表现在调离岗位、扣发工资、降低待遇等。3、利用合法手段,达到打击报复之非法目的。表现在借改革、“优化组合”之名排除异己。4、利用群众对局部利益及眼前利益的期望心理,煽动群众围攻或孤立会计、统计人员。上述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一般指:1、打击报
    2023-07-03
    254人看过
  • 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最高院是如何判决的
    法院对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既遂是怎样裁判的:行为人非法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单位犯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一、枪支装备怎样定罪制造枪支零件一般会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一般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二、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定
    2023-02-23
    238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危险物质是指哪些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毒物,是指含有毒质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如砒霜、敌敌畏、氰化钾、西梅脱、1059剧毒农药等。鸦片、大麻、吗啡等虽然也是毒物,但不包括在投毒罪的毒物之中。投放毒物的场所很多。为了毒害群众,有的在公用的自来水池、水渠、水井、公共食堂的水缸、饭锅以及公共食品中投毒;为了毒害牲畜,有的在牧场的饮水池和牲畜饲料中投毒;为了毒害家禽,有的在饲料中投毒,等等。一、非法处置危险物质怎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
    2023-03-17
    18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虚假危险物质罪量刑标准,虚假危险物质犯罪多少年,虚假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31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判刑:投放虚假爆炸、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中国刑法哪些判决可以判抢夺危险物质的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9-06
      中国刑法抢夺危险物质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我国法律对抢夺危险物质罪的相关规定,本罪属于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即构成本罪,应予立案追诉。
    • 哪些行为属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7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有何区别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5-07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投
    • 虚假报酬罪与虚假原始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20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