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退个人所得税的流程是:1、首先,手机下载“个人所得税”APP;2、然后,注册个人账号;3、之后,找到“个人中心”进入,随后按照提示绑定银行卡;4、最后,返回首页,找到“综合所得税年度汇报”进入;5、根据提示填报退税申请。每年3月1日-6月30日,个人开始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业务,也就是把居民上一个年度内所有工资薪金、稿酬、劳务报酬等收入进行清算,然后根据清算结果多退少补。
退个人所得税流程是怎么样的?
1、凡按规定需要经审批的五项提退,由纳税人向所管辖的基层分局提出申请,填写《退税申请审批表》并提供有关资料,分局管理科审核纳税人的有关退税资料,转分局长签署意见后报县局征收计会科,再报分管局长审批。
手续齐全的,自申请之日起30天内予以办理。退税手续办理完毕后,由纳税人到退税的开户银行领取《收入退还书》收账通知联。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根据《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因此,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超12万个税申报常见问题解答
330人看过
-
2021年所得税年报填报常见问题解答
51人看过
-
公司个税零申报报税常见问题解答
145人看过
-
直播打赏退款常见问题解答
164人看过
-
澳门申请商标常见问题解答
475人看过
-
网上报税的常见问题解答
377人看过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 更多>
-
-
个人所得税申请退税后一直未申请到期不作答复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8细阅了你的问题,现查阅法律并结合我的经验,回复如下: 1、对于无法退税,这一事实需要确定。这一事都无法有定,也谈不上追偿问题。对于解决这一问题,你们可以与税务部门沟通。保留申请退税的时间证据,要求税务部门在法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如到期不作为,不办理也不拒绝,可提起诉讼。 审批时限。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办理完有关退(免)税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公
-
车险理赔中常见问题解答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8【交通事故指南】车险理赔中常见问题解答读者:如果我的车同时在两家保险公司投保,出交通事故后,我两家都报案,是不是两家保险公司都赔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不能重复投保。如果在两家公司的投保价值是一样的,在出险后同时找两家公司索赔,两家公司会各赔50%。并不能通过保险多拿到一份保险赔偿。因为保险是以补偿为原则,而不是赢利。而且像这种情况操作起来也有问题,保险公司都需要交通队出的责任认定书,修车的单据也只有
-
公司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281、个人所得税申报退税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中操作或者区当地税务大厅办理。纳税人需要汇总上年度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后,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本年度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2020年度己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
-
劳动合同变更的常见问题解答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091. 根据劳资双方签署的合法劳动合同,上述更改需在合同履行期间进行,且必须在合同暂未签署或已完成之前的有效期限内开始操作。换句话说,在劳动合同尚未签署或已经完结之前,劳资双方必须等待合同成型的期间内实践和维护劳务合同关系。如果劳动合同已经签约或完结,则不需要进行变更处理。 2. 修改劳务合同的工作必须得到雇主和劳动者双方的共同认可和协商许可,否则将无效。任何单方面修改劳务合同的行为都是违反双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