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您是否想退还遣散费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如果员工在离职后违反竞业限制协议,遣散费不需要退还,但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
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雇主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同意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的竞业限制期内按月给予员工经济补偿。如果员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他应根据协议向雇主支付违约金
员工应承担的披露法律责任
1。违反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
一般来说,企业会与科技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可能知悉商业技术秘密的人员或业务相关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条款。签署保密协议并同意竞业禁止条款的员工有保密义务。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企业将在竞业禁止期间按月给予员工经济补偿。但是,员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向企业支付违约金。侵犯商业秘密可能构成犯罪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企业已采取保密措施
员工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1)以盗窃、利诱、欺诈等手段获取企业商业秘密的,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通过前款所述手段获取的企业商业秘密
(3)披露,违反本协议或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拥有的商业秘密
应当注意,知道或应当知道前款所列行为的员工,使用或者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后果: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竞业禁止违反的后果
61人看过
-
竞业禁止协议补偿是否就是竞业限制协议
454人看过
-
违反竞业禁止是诉讼还是仲裁
88人看过
-
劳动派遣也可签竞业禁止协议
435人看过
-
【竞业禁止协议范本】竞业禁止协议中的法律问题
275人看过
-
如何处理员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行为
34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竞业禁止协议主动离职是否违反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03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在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你是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
-
劳动派遣也可签竞业禁止协议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6许多人认为劳动法规定的竞业禁止协议只能适用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但其实不然。协议同样能应用在用工单位和派遣者上,只要这个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符合法律规定,协议就有效力。由于派遣员工在提供劳动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接触到用工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用工单位通过直接与派遣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有现实意义的。虽然,《劳动合同法》仅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进行了规定,
-
竞业禁止资格补偿与竞业禁止协议天津在线咨询 2022-04-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第六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竞业禁止协议是否是公司签订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1-03-22在职场上,高管和技术核心人员都是非常吃香的,公司一般都会让他们掌握着公司的核心技术,所以公司往往会与这些高端人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来要求他们离职后对公司的核心技术进行保密。那么竞业禁止协议是入职时签订的吗?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结果是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ask.com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竞业禁止协议是入职时签订的吗?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
-
什么叫竞业禁止协议竞业禁止的原因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15竞业禁止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禁止劳动者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同时兼职于与其所在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 或禁止他们在原单位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从业于与原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包括劳动者自行创建的与原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 竞业禁止产生的原因: 一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如公司法对董事、经理等的竞业禁止义务所作的规定; 二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约定,此类协议通常用于保护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