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法处理原则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1 11:42:59 313 人看过

1、从宽处理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

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段内的犯罪,在决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一般也要体现不同行为人年龄上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和实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从宽原则。

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即使审判的时候已满18周岁也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规定。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关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满18周岁的人由于未成年,还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过程中,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尚未达到罪行极其严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适用死刑。

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

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地规定:“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感化、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的关系。要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人员对未成人要坚持攻心为主,像父母对孩子、教师对学生一样,针对其个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认识到自已行为的危害性。

这一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实,又要及时对未成人进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受到重视,要正确处理查清事实与教育、感化的关系。查清事实是正确教育的基础,事实不清,就无法以理服人,难以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但也不能专注于事实本身而忽视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则。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发生的深层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动因,对症下药,深入进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认罪伏法,并能正确对待将要面临的刑事处罚和履行。

贯彻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只重教育而忽视惩罚。未成年人犯罪同样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对其依法予以处罚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忽视惩罚或不当的处罚难以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对教育、感化方针的贯彻是不利的。但这种处罚要遵循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针,可罚可不罚的尽量不处罚。

4、分案处理的原则

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

诉讼程序分离是指未成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牵连的案件,只要不妨碍诉讼,要分案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0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不妨碍案件审理的,应当分开办理。”

分别关押是指对未成年适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要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1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也明确地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分别执行是指对未成年人的已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执行,要同成年人分开,不能放在同一场所,以防止成年罪犯对未成年罪犯产生不良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罪犯的执行场所一般为少年犯管教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1条第2款明确规定:“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后半段还明确规定:“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5、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

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保障其享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作为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外,还要注意认真落实其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些特别权利。从有关规定来看,主要有两点:

法定代理人的在场权。我国《刑事诉讼法》15条第2款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

:“讯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时,根据调查案件的需要,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家长或者监护人或者教师到场”。《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无法出庭或者确实不适宜出庭的,应另行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出庭。经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成年近亲属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依照上述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和审判时,可以提出要求,让他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法定代理人在讯问、审判时到场,有利于未成人的情绪稳定,也有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为保障诉讼目的实现,司法机关在没有妨碍诉讼进行的例外情况时,一般应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

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刑事诉讼法》36条第2款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7条第二款进一步明确规定: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第38条还规定:“被告人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被告人具有本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即: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未成年人作为被告人时,不但其诉讼地位决定了其行使辩护权的困难,而且未成年人本身这一主体的特点就决定了获得辩护人帮助的迫切性。《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被告诉讼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6、不公开审理的原则

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案件时,不对社会公开,不允许旁听和记者采访。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

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第三款还规定“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3条进一步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前,审判人员不得向外界披露任何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案卷材料,除依法查阅、摘抄、复制以外,未经本院院长批准,不得查询和摘录,并不得公开和传播。

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有利于缓解未成年人的紧张情绪,防止公开审判可能导致的给未成人造成精神创伤、增加改造的难度等不利于其回归社会的消极后果。

不公开审理原则只是指审判过程不公开,对判决的宣告应公开进行。但根据《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但不得采取召开大会等形式。”

7、全面调查的原则

全面调查原则是指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时,不能仅从处罚的目的出发,满足于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调查。还要基于教育、挽救的目的,对未成年人的的生理、心理状况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必要时还要进行医疗检查和心理学、精神病学判断。

全面调查原则要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而不限于法庭调查。贯彻全面调查原则,可以全面把握未成的人生活、成长环境,了解其人格、素质等情况,查明犯罪的原因和条件。这不但有利于正确处理案件,而且对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对其进行教育、改造也是很有必要的。

8、迅速简约的原则

迅速简约原则是指在办理未成年案件中,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尽可能地缩短时间,提高诉讼效率,简化程序,争取早日结案。简约是迅速的前提,迅速是简化的客观效果,二者相互联系。

在当代的社会,未成年人如果触犯刑事法律规范,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以及怎么样来进行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刑法》当中的规定来进行。比如说《刑法》17条就明文规定,未成年人触犯犯罪行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惩治校园暴力的法律依据

校园暴力是暴力行为的一种。只要这种暴力行为后果达到一定事实程度,触及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除非属于符合刑法免责的规定。从《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相关规定可以看出,青少年如有犯罪行为,并非一概不负责任,这就能警示有暴力倾向的在校学生,一定要遵守法律,否则就会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但对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宽容从轻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诸多法律规定旨在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要谨防暴力行为,广大教师也不能对学生做出暴力行为,倡导与校园暴力犯罪的行为斗争,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或者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责任的,责令他的家长或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4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8: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未成年犯罪相关文章
  • 试论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遵循的原则
    论文关键词:刑事诉讼刑事案件审理未成年人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审理刑事案件应遵循的原则,而针对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的审理,应有其应遵循的特有的原则,这主要是考虑未成年人犯罪有其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在社会上的影响等因素。尤其是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日益增多,这已经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即使在欧美等先进的发达国家,也存在着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长的问题。司法机关充分考虑到未成年被告人生理、心理上的特点,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专门的诉讼程序,遵循适合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有原则。一、不公开审理原则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案件适用公开审理原则(除法律另有规定不公开审理的以外),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适用不公开审理原则。根据《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不得公开披露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和影像;在判决前新闻报道、
    2023-06-11
    190人看过
  • 处理犯罪物品的原则是什么
    处理犯罪物品的原则如下:1、相当性原则,司法机关在追缴、没收违法所得、犯罪工具等涉案财产时,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限制细化为原则后,又称相当性原则,即没收结果应与犯罪情节的责任程度相当,如果没收汽车作为轻微犯罪行为的交通工具,没收结果与犯罪情节明显过当,即违反相当性原则;2、经济原则,司法机关在处理涉案财产时,应当考虑可能的费用,以确保受害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保护的最大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一、刑事判决追缴或责令退赔的如何执行刑事判决书中责令被告人退赔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
    2023-06-28
    427人看过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什么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5、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2023-08-12
    486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原则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其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应当根据其具体的年龄区间以及其触犯的罪名进行确定。《刑法》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原则1、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4、分案处理的原则5、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6、不公开审理的原则《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2款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2023-07-31
    460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的处罚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未成年犯罪处罚的适用原则有:1、从宽处理的原则,即在定罪量刑时法院应当给予从宽处理;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法院不得判决未成年人死刑;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不以处罚为目的,要适当引导教化未成年人;4、分案处理的原则,为保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应当分案处理。未成年犯罪处理原则1、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
    2023-07-01
    482人看过
  • 司法机关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针是什么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式,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是我国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的基本方针。教育是指通过组织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政治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劳动技能等学习,改造他们的犯罪思想,矫正犯罪恶习,使其重新回归社会。感化是指通过对未成年人的宽大处理和物质、精神上的关怀体贴,消除未成年人的抵触情绪,使他们放弃旧我,重新做人。挽救是指劳改、劳教人员运用各种方法,使违法犯罪的末成年人重新焕发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渴望,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在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司法机关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主,从仙查到审判直至改造过程中,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把惩罚作为促使未成年人重新做人的一种辅助手段,惩罚小是目的,改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2023-04-24
    128人看过
  • 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有哪些原则
    一、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有哪些原则1、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二、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有没有特殊规定事实上,当前我国对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要求讯问时由女检察官担任。并且,需要搜查身体的,要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由女工作人员进行。除此之外,对女性未成年人犯罪会按以下处罚:1、适用刑罚时应正确适用法定情节:(1)无可选择地按照法律规定从轻、减轻处罚。量刑时要留有一定幅度,不能在法定刑内裁量最高刑,同时存在从宽和从严情节的,会优先考虑适用从宽处罚的情节。2、酌定情节:(1)
    2023-06-17
    477人看过
  • 立法突出“保护未成年人优先”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进行第二次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保护未成年人优先的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被称为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小宪法。第一次提请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草案还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审议过程中,有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地方和专家提出,对未成年人应突出对其特殊权利的保护。受教育权属于发展权的一部分,不宜将二者并列规定,建议删去受教育权,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的提法一致起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同内务司法委员会研究,建议将第二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的相关规定修改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此外,草案审议过程中,
    2023-06-06
    198人看过
  • 未成年打架斗殴辩护词的法律原则是什么
    辩护词的法律原则是辩护人对案件的结论性意见,是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履行辩护责任提出的正确判断案件和对被告有利的综合性意见,是实现辩护职能的重要手段。被告人除了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为他辩护,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被告。一、法院指定辩护的情形有哪些法院指定辩护分为“可以指定辩护”和“应当指定辩护”。1、所谓“可以指定”,是指法院可以指定,也可以不指定,无论指定还是不指定,都是合法的。具体而言,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1)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2)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3)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4)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5)具有外国国籍的。(6)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7)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
    2023-03-07
    490人看过
  • 未成年涉嫌贩毒罪处理原则有哪些?
    1、从宽处理的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根据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4、分案处理的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诉讼程序分离是指未成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牵连的案件,只要不妨碍诉讼,要分案处理。分别关押是指对未成年适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要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5、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保障其享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作为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外,还要注意认真落实其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些特别权利。6、不公开审理的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案件时,不对社
    2023-03-13
    429人看过
  • 老年人再婚处理原则
    1、“双方婚前财产所有权不变”。即再婚前财产属于谁的,再婚后仍然属于谁。对对方的房产和室内家具等生活资料,夫妻之间有使用权、管理权、维护权,没有所有权和处分权。这就需要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2、“双方婚前财产继承权不变”。谁的婚前财产由谁的子女继承,这是第二个不变的核心内容。3、“双方亲子关系不变”。老年人再婚后,子女只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妥善处理后事;第五是继承关系不变。男方子女只继承男方婚前的财产,女方子女只继承女方婚前的财产。对于再婚夫妻婚后所形成的财产,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而双方子女没有法定继承权,只有遗嘱继承权利。老年人再婚房产纠纷也应当按照上述情形予以处理。婚后夫妻共同买房,不论房产证上是谁的名字,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结婚前夫妻一方买房,属于婚前财产,不能分割。老年人再婚涉纠纷时,适用于上述“三不变”处理原则。一、二婚丈夫能否继承妻子婚前财产可以。一方的婚前财产也是这
    2023-06-21
    481人看过
  •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是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是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未成年人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是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对未成年人的权利,对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和保护,国家和社会都要予以高度重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把未成年人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地位。二、未成年人的工作不发工资要怎么维权?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1.向当地机构投诉举报;2.向当地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提出书面申请;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三是
    2023-06-05
    359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处罚不合理,是怎么处罚未成年的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指的从轻是在法定刑的下限处刑;这里指的减轻,是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如应判五年以上的,实判在五年以下处罚。2、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管教。这里指的“必要的时候”,是指家中无人管教或者家长、其他监护人缺乏管教能力、或者群众、或者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强烈要求政府收容教养的时候,政府从社会保护的角度出发,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一、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三个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
    2023-04-03
    250人看过
  • 处理违法犯罪的未成年犯罪采取什么方法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影响和挽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方法1.自身预防。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2.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3.学校预防。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2023-08-06
    121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做的是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纠正其错误行为,以防误入歧途。 预防未成年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唯有凝聚全社会力量,完善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干预、守牢法律底... 更多>

    #未成年犯罪
    相关咨询
    • 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从宽处理”的原则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13
      未成年人犯罪遵循从宽处理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
    • 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7
      未成年人犯罪遵循从宽处理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
    • 未成年人犯罪从宽为什么不是的基本原则?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3
      并不能贯穿整部法律,是原则,但不是基本原则。
    •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应坚持什么原则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10
      2016年3月至6月期间,小杰、小明等人在本市流窜抢劫。作案手法主要为驾驶摩托车寻找作案目标,确定目标后即驾车上前拦截并抢走被害人财物,并在部分作案过程中冒充警察实施抢劫。鉴于被告人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最终,结合被告人小明、小杰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法院决定对被告人相应减轻处罚。 所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应坚持什么原则呢? 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对违法犯罪
    • 如何处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未成年人间的犯罪行为以及量刑有何原则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1-2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人罪犯的教育和矫正。并应充分考虑其实施犯罪的目的和动机,以及犯罪的年龄、是否是初犯、悔罪表现、成长经历等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把握全案整体和个案的区别,不能“一刀切” 1、对未成年人的强奸案要有整体把握,即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