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点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9 16:34:07 158 人看过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特点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现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

(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

(三)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刑事诉讼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一)侦查、检察、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审判公开;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六)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

(七)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八)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九)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同样适用国家相关法律;

(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十一)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十二)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的刑事诉讼活动加以干涉。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实施违反法律程序和规则的行为。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

三、刑事诉讼法有没有溯及力

刑罚的溯及力,是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是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有溯及力又可以叫做溯及既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27日 18: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什么是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属性,只能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依法行使。2、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应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别行使,而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3、严格遵守法律程序。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依靠群众。6、审判公开。7、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8、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9、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0、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1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12、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1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14、刑事司法协助。一、诈骗罪证据不足该怎么处理1、被人诈骗数额较大,尽管证据不足也可以报案。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
    2023-03-11
    217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论述无罪推定的原则
    一、刑事诉讼法论述无罪推定原则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经法定程序判决有罪之前,应当假定或认定为无罪的人。尽管世界各国立法和我国法学理论界对无罪推定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将无罪推定作为一项原则在宪法或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所体现出来的即为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还包括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行为,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二、无罪推定原则的特点1.中国的无罪推定原则更侧重于实质,而不仅仅是称谓问题。在立法上没有使用假定其无罪和不能被称为罪犯等表述,而是使用不得确定有罪的表述。2.在证明责任的问题上,不仅强调了国家机关在形式上的责任,而且更加强调其实质上的证明责任。在国家机关履行职责时,不是强调被告人的消极对抗,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均不享有沉默权,而是强调控辩双方的积极配合,当然
    2023-06-27
    421人看过
  • 怎样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
    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1、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都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2、犯罪较轻的自首,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犯罪以后因罪行较重而自首的;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事诉讼原则与刑事诉讼法原则是什么我国刑事诉讼奉行的原则如下:1、侦查、检察、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2、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4、依靠群众原则;5、审判公开原则;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等等。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在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学中,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往往被称为“刑事诉讼之主义”。民国时期学者也有类似用法。《刑事诉讼法》第十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第十一
    2023-08-15
    426人看过
  •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商会仲裁研究所主任王承杰当事人有权处分的争议方可仲裁仲裁是一种司法外解决争议的制度化方式。一般说来,只有当事人双方有权自由处分的纠纷方可提交仲裁。这些纠纷主要包括合同纠纷及其他一些非合同的经济纠纷。双方自愿协议仲裁当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方式解决其纠纷,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解决其纠纷,完全凭其自愿。如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其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当事人一旦达成了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仲裁协议,便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若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法院不予受理,除非仲裁协议无效。裁决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就所裁争议具有定案效力。涉外仲裁特别对待仲裁法对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予以区别对待,赋予涉外仲裁以更大的自由,以吸引外方当事人选择中国作为仲裁地,
    2023-06-06
    307人看过
  • 秘密侦查刑事诉讼原则
    (一)迅速及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侦查机关接到报案后要立即组织侦查力量,制定侦查方案,及时采取侦查措施,收集案件的各种证据。侦查工作必须迅速及时,这是由侦查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侦查工作迅速及时,是顺利完成侦查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侦查工作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诉讼活动。犯罪分子作案以后,为了掩盖罪行,逃避罪责,总是想方设法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与同案人订立攻守同盟,有的还可能继续危害社会。另外,由于自然的或者其他一些原因,证据难以收集,由此,为了顺利完成侦查工作,侦查人员必须贯彻迅速及时原则。(二)客观全面原则。所谓客观,就是指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并如实反映它。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地调查了解和反映案件的情况,不能仅仅根据案件的某个情节或部分材料就下结论。这一原则要求侦查人员一切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收集证据。既要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
    2023-03-28
    240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原则存疑对谁有利?
    《刑事诉讼法》第171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1款: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是指认定事实存在模糊之处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裁定。亦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当案件事实在证明过程中出现不确定的因素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或认定。该原则也被称为罪疑惟轻原则,是指犯罪事实上存在与否在证据上尚有合理怀疑时,则本乎刑罚解释谦抑性的作用,应为有利于被告之推定。一、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意义是什么?刑法作为善良人的大宪章与犯罪人的大宪章,理应发挥其保护、打击的双重作用。刑罚权的指向并不仅只是对各种破坏社会关系行为的惩罚,而更是对刑罚权实施范围与强度的限定,从而体现其正义性。而真正体现刑事正义的是刑事个案的处理,存
    2023-06-23
    342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的普遍管辖原则
    一、普遍管辖原则的内涵普遍管辖是在突破地域、国籍、利益保护联系基础上形成的,本身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在界定普遍管辖原则的问题上,理论界存在三种不同视角的理论概括:其一是指从国内刑法确定普遍管辖权的范围角度对普遍管辖原则所作的传统解释,认为犯罪行为不论发生在何地,也不论指罪犯的车籍所属,国家都有权根据国内公诉法对该罪行加以追诉;其二是指西方传流国际法理论以犯罪是文化界的连带性的观念为基础所作的解释,认为普遍管辖原则是一切国家对侵害其保护的超国家的文化利益的犯罪行为,不问罪行发生于何地及犯罪人国籍如何,均可适用国内公诉;其三是从现代国际法的规定出发,认为普遍管辖原则应严格限定于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主张无论是国内公诉法的角度还是从传统国际法的角度理解普遍管辖原则的观点存在不足,国际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是指,针对国际罪行,不论犯罪地、犯罪国籍如何,只要能实现实际控制,各国有权根据国内公诉对犯罪分子加以管
    2023-02-19
    299人看过
  • 无罪推定原则的特点
    黑社会犯罪
    与国外通行的无罪推定相比较,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全盘照搬,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中国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和需要,对无罪推定原则进行合理的取舍,因而具有以下特点:1.中国的无罪推定原则更侧重于实质,而不仅仅是称谓问题。在立法上没有使用“假定其无罪”和“不能被称为罪犯”等表述,而是使用“不得确定有罪”的表述。2.在证明责任的问题上,不仅强调了国家机关在形式上的责任,而且更加强调其实质上的证明责任。3.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明确规定了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的行为标准,要求既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一、到法院是不是就定罪了到法院不一定是就定罪了。法院起诉了会不会判刑要依据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而定,如果是民事案件,当事人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是刑事案件,要依据案情而定。一、民事案件起诉条件如下: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
    2023-03-13
    218人看过
  • 探究近因原则的特点
    在保险中,近因原则是通过判明风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保险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在风险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关系中,如果近因属于被保风险,保险人要承担保险责任;近因属于除外风险或未保风险,则保险人不负担赔偿责任。保险理赔要正确理解近因原则王某于2001年10月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生死两全保险,被保险人为本人,受益人为其妻李某。2003年1月,王某经医院诊断为突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王某病情进一步恶化,终日意识模糊,狂躁不止,最终自杀身亡。事发之后,妻子李某以保险合同中列明被保险人因疾病而身故,保险人给付死亡保险金为由向保险公司提出给付死亡保险金的索赔要求,而保险公司则依据保险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以死者系自杀身亡,且自杀行为发生在订立合同之后的两年之内为由,拒绝了周某的索赔要求,只同意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分析本案不应适用保险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第六十六条规
    2023-07-04
    107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一、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具体表现为诉讼中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时,应当作无罪处理;控诉方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自证其罪;任何人本身都不能成为自己追诉的对象。并且未经法院判决,不能认定任何人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二、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是什么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既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冤狱的发生,也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及推动其他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可使警察与检察单位在调查犯罪搜集证据时需更加用心,而不至于草率办案,栽赃无辜民众,积极寻找证据的同时也更能接近事实真相,达到罪刑相当原则的要求。《中华人
    2023-04-10
    51人看过
  • 罪刑法中的派生原则有哪些主要特点?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1、禁止有罪类推;2、禁止重法溯及既往;3、排斥习惯法;4、排斥绝对不定期的刑罚。罪行法律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为罪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处罚。犯罪行为的构成、刑罚的类型和范围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不能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特征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是世界各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在刑法各项基本原则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核心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
    2023-07-07
    372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抗诉与反诉的定义及特点
    该段内容描述了刑事抗诉回复方式。当上级检察机关认为下级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正确时,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下级检察机关。而当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不当时,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以下是刑事抗诉回复方式:1.上级检察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下级检察机关。上级检察院认为抗诉正确的,应当支持抗诉;2、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抗诉不当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刑 事 抗 诉 的 法 律 依 据 是 什 么 ?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察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有罪或者无罪、免予刑事处罚的行政处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一种法律程序。刑事抗诉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七节第七百一十条规定,即“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有罪或者无罪、免予刑事处罚的行政处罚不服,向人民法
    2023-09-07
    218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虚假诉讼的特点
    虚假诉讼的主要特点:1、表象的合法性;2、案件类型的集中;3、双方关系的特殊性;4、抗辩过程的弱化。提供伪证的量刑标准如下:1、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假诉讼罪的法条依据是什么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
    2023-07-11
    183人看过
  • 法院刑事诉讼法管辖原则怎么规定
    法院刑事诉讼法管辖原则是:1、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2、属人原则,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3、保护原则,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4、普遍原则,普遍原则以保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刑事诉讼法最高院管辖是怎么规定的刑事诉讼法最高院管辖的规定是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
    2023-07-29
    79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及特点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9
      刑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刑法属于程序法,刑法属于实体法。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刑罚的问题,是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追诉程序、追诉机关、审判机关的权力范围、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以及相互的法律关系,是刑事程序法。刑法是指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即什么行为是犯罪,犯罪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量刑,是刑事犯罪的实质法。刑事诉讼法是指涉及刑事案件,如何提起诉讼的法律,是程序法。现在
    • 三大诉讼原则有什么特点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3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2、进行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审判公开进行,但在刑事案件中,根据法律可以规定例外。 5、实行回避制。 6、实行两审终审制。 7、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8、被告人、当事人有权进行辩护,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律师承担法定的司法援助义务。
    • 刑事审判原则有哪几个特点?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17
      审判公开原则,应当不公开审理的情形: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未成年人年龄,指被告人开庭审理时的年龄,而不是犯罪时的年龄。职权性,指刑事案件一经起诉到法院,就产生诉讼系属的法律效力,法院就有义务、有权力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 特有的原告特有的诉讼法院是什么原则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01
      与包括被告、第三人在内的其他参与者相比,原告独有的诉讼权利是:撤诉。撤回诉讼是指原告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并宣告判决前要求撤回诉讼的行为。申请撤诉,即原告在法院立案受理后,在作出判决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根据撤诉处理,即虽然原告没有申请撤诉,但其在诉讼中的一定行为已经表明他不愿意继续民事诉讼。因此,法院决定依法取消案件,拒绝审理。无论当事人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 简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特点和内涵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11
      1、刑事案件中,只有被告人一方申请上诉的,二审法院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刑罚。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也提出上诉的,被告人是否加重刑罚不受该原则限制。 2、此原则不仅是为了保障被告人享有上诉的权利,也加强了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和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检察机关的公诉和抗诉水平。 3、《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