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人死之后债务怎样处理
债务人死后其债务应当由继承人处理,继承人需要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该债务,超出遗产范围的债务继承人不需要偿还,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则也不需要偿还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条
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二、担保人追偿夫妻共同债务怎样处理
担保人追偿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办法包括:担保人可以向夫妻任意一方请求承担全部债务或者可以向夫妻双方请求。但是担保人应当就该债务应当为夫妻共同债务,提供相应的证据,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三、债务人借款用于赌博应该怎样处理
债务人借款用于赌博的,首先需要明确出借人在借款时是否知道借款人的用途。如果出借人明知对方是用于非法活动的,该借款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出借人可以依法要求借款人偿还债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条 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
人死了之后的债务怎么办,债务人转让债务怎么处理?
116人看过
-
债权人死后,债务债务怎样承担?
270人看过
-
人死亡之后的债权债务
468人看过
-
债务人失踪了债务怎么处理,债务人死亡债务怎么处理
494人看过
-
死后债务处理债务人逝世后应如何处理
125人看过
-
债务人死亡之后债务由什么承担?
262人看过
-
原单位合并之后债务债务怎样处理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21原单位合并后的债务关系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新设立的公司继承。 企业合并可采用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合并方应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公司应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
公司注销之后债权债务税务怎样处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2公司依法定程序进行注销,要成立清算组进行公告清理债权债务,如果经公告,在45天内,债权人没有申请债权视为自动放弃。如果没有公告,没有进行清算,由股东来承担法律责任。 可以查工商档案,档案中应该有该单位债权债务承受人,否则工商部门不会核准注销的。可以要求债权债务承受人承担责任。
-
人死后双方债务债务如何处理?北京在线咨询 2023-05-30《民法典》规定夫妻中一方死亡,若是有债务的,所有的继承人应当在遗产的价值范围内偿还债务。并不是只有配偶需要偿还债务。超过遗产价值的部分可以自愿归还。
-
死亡之后的债务如何处理?宁夏在线咨询 2023-07-20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人死亡其债务应如何处理,债务人死亡后,其配偶和继承人应否承担责任和在什么范围内承担责任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应取决于债务人的债务性质,即债务人的债务究竟是仅属于其个人的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判断是否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判断:一是该债务是否发生在夫妻关系的存续期间,若不是,一般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二是债务人产生债务的原因或借债的目的是否为了夫妻共同
-
债权人死亡时怎样处理债务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9对于债务追讨,需要具体分析,例如,如何催讨债务人死后遗留债务? 债权人催讨死去的债务人的债务时,如债务人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接受继承或接受遗赠,则债权人有权向他们请求清偿债务(反之,则无权请求清偿债务。但原债务人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只就所得遗产实际价值范围承担责任,超出部分不负责任。 当继承人中存在没有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时,首先应依法为其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剩余的才能用来清偿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