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集资诈骗罪行的罚金数额是如何确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8 11:24:51
496 人看过
刑法集资诈骗数额较大指的是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十万元以上,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集资诈骗罪数额标准是多少
1、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2、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3、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无法确定诈骗数额,如何确定罪名和刑罚?
107人看过
-
数额较大的集资诈骗罪如何定罪量刑
312人看过
-
如何确定非法集资行为中的债务数额
327人看过
-
如何认定诈骗数额较大的诈骗集资罪
332人看过
-
罚金数额的确定方法在刑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161人看过
-
法律如何将诈骗集资数额进行认定
296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罚金
词条
#罚金
最新文章
#罚金
相关咨询
-
如何确定集资诈骗罪的数额,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数额应当符合什么条件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4一、怎样确定集资诈骗罪的数额构成集资诈骗罪须达到“数额较大”。行为人实施集资诈骗的行为,并且得到投资者的集资款,数额较大,则构成犯罪既遂。行为人未得到集资款,或者数额未达到较大,凡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的,系犯罪未遂;凡是由行为人自动中止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系犯罪中止。1、行骗数额,是指诈骗犯罪中行为人主观上预计诈骗的财物数额,即诈骗犯罪所指向的公私财物数额。行骗数额不一定就是
-
集资诈骗罪中数额巨大、特别巨大的起点如何确定,数额巨大如何处罚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22至于数额巨大、特别巨大的起点,参照《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集资诈骗20万元以上,单位在50万元以上的,便可认定为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在100万元以上,单位在250万元以上的,则可认定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若是单位犯罪:根据刑法第200条规定,单位犯集资诈骗罪的,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
集资诈骗罪分子集资诈骗数额如何判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01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
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用金额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27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一是从融资模式上分析。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融资时一般不顾及兑付本息的现实可能性,为骗取被害人上当往往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其融资成本往往高于正常企业盈利水平,也必然高于自身实际盈利水平。二是从融资规模上分析。实践中,有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一时无法周转,为救活企业通过设定高额回报向社会融资,但其融资规模一般是特定的,也是临时性的,而集资诈骗罪往往在融资规模上不
-
诈骗罪如何定义? 诈骗金额数额确定标准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20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