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有关行政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是行为的违法性,即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违法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或者不作为。二是行为的危害后果,即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所造成的污染或者破坏环境的后果。但有些行为不必有危害后果,例如拒报或者谎报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行为。因此危害后果是否作为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要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的具体规定。三是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对不可抗力造成的环境污染就不承担责任。四是行为人的过错,即实施污染或者破坏环境行为者的一种心理状态。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污染或者破坏环境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为直接故意,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环境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结果。在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中,故意的心理状态在自然资源的破坏中较为常见,在环境污染行为中,则多为过失的心理状态。
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应负行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的惩罚措施为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
1.行政处罚是指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给予犯有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行为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一种制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证、责令限期治理、责令关闭等。例如,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如果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拒报或者谎报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就有权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可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或者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业、关闭。
2.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依照行政隶属关系,根据有关法规对犯有违法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惩罚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也称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等。例如,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外;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还要由其所在单位或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
哪些行为会违反环境保护法并承担法律后果
324人看过
-
论农村环境法律保护中的政府责任
265人看过
-
论《环境保护法》法律责任的修改
462人看过
-
违反《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122人看过
-
新《环境保护法》加大环境违法责任
231人看过
-
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
258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违反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需要承担责任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3-11-28违反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需要承担责任,我国公民不仅需要遵守境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境外的法律规范也需要遵守,若是侵犯了非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此时就会根据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再结合已经收集到的能够证明对方确实是侵犯了其知识产权的证据,由法院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法规判决处罚。
-
违反环境法规应负什么法律责任?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5在环境法规的实施中,对违法的单位或个人,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危害后果和主观因素的不同、要追究法律责任,分别给予刑事、行政、民事三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1)刑事责任: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一般是指具有故意或过失的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公共财产或人身死亡的严重损失,已构成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构成危害环境罪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第二,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第三,
-
违反环境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8《环境保护法》第43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了类似规定,并进一步明确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可以比照《刑法》第115条和第18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
-
关于担保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责任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9担保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试用期违反法律责任的承担?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06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情形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 (三)用人单位在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 (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