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审理中,审判人员会问被告人的犯罪过程和认罪态度等与案件有关的重要细节、与量刑有关的重要情节,审判人员都要进行核实的,而具体问什么问题,则需根据案情复杂程度等来定。
一、量刑的基本原则都是什么
量刑的原则主要包括两个,第一个为罪刑相适应原则,第二个为依法量刑原则,具体如下:1、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院法官判决的主要根据,在决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刑罚的时候,法官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相应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判决。2、依法量刑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也是刑事审判领域重要的依据,法官在判决过程中必须以刑法为准绳,在刑法分则中找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违法犯罪行为所想对应的法律条文,并以此正确量刑,在刑法条文规定的量刑幅度范围内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判决,相反的,如果法官在判决过程中没有找到可以适用的条文,即刑法分则未有规定,那么法官就不能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判处刑罚。
二、判定违法犯罪是不是一定要有证据?
是的,判定违法犯罪行为要严格遵循证据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处理,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三、刑事诉讼中的审判流程是怎样的
刑事诉讼法审判的时候流程:1、明确开庭日期;2、开庭: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3、质证;4、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5、宣告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
-
盗窃案开庭当天会不会判刑
448人看过
-
刑事诉讼庭开庭会问什么问题?
232人看过
-
刑事案件在开庭时就当庭宣判会怎么样
242人看过
-
缓刑程序当天开庭,开庭当天怎么分刑
94人看过
-
刑事案件开庭怎么询问证人
207人看过
-
刑事案件开庭判缓刑,当天是否可以释放?
79人看过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刑罚的裁量也必须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所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 更多>
-
请问拘留当天开庭开庭会不会判缓刑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05是的。1、法院在判决中宣布缓刑的,一般不在法庭上释放。法警将被告人押回拘留中心后,只有在拘留中心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后才能释放。2、缓刑称为暂停量刑,又称缓刑,是指违反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构成犯罪并应受刑罚的行为人,先宣告定罪,暂不执行判决的刑罚。具体调查机构应当在一定的检查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调查,并根据罪犯在检查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适用具体的刑罚制度。
-
刑满释放当天能开庭吗?有刑事案件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4如果是判缓刑,一般都是当庭释放的。如果是从看守所直接到法院的,那可能还要回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这与是否上诉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您无论是否上诉,都可以回家了。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宣告缓刑时,应同时宣告缓刑的考验期。根据我国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
-
刑事案件开庭该问哪些问题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04刑事案件开庭时,法官会询问与案件有关的重要细节,如被告人的犯罪过程和认罪态度,以及与量刑有关的重要情节。这些法官要核实,具体问题要看案件的复杂程度。
-
刑事案件开庭当天会被拘留吗,有没有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04当天是不会被拘留的。如果是民事案件一般是不涉及到被拘留的情况的,但是如果是刑事案件的那么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充分的审理并结合公安机关给出的意见综合考虑,在对案件做出判决结果之前是不会在当天就对当事人拘留的。
-
刑事案件开庭当天去还是提前收押?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0刑事案件一般是开庭一次的,不过也会有特殊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只开一次庭,开庭审理的时间长短或者天数根据具体案件而不同。当在第一次开庭时出现应当中止审理的情形时,就同一案件就会开两次庭。但无论如何法院都会控制开庭的次数,每个案件都会在庭审前做好准备,争取一次开庭审理完毕。这样做有利提高审判效率、集中解决法律问题,避免因多次开庭、拖延开庭而损害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国家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