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的预防主要有以下方法:
1、加强司法援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2、提高夫妻双方的法律意识;
3、婚前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存在家庭暴力,当事人可以诉讼离婚,法院会支持其离婚的诉讼请求。
海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法律法规
发文单位: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文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5号
发布日期:2005-9-30
执行日期:2006-1-1
由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9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9月30日
第一条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伤害后果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的家庭成员是指夫妻、父母(养父母)、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或者共同生活的继父母、继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兄弟姐妹等。
第三条家庭成员间应当相互爱护,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禁止家庭暴力。
第四条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应当实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普法工作规划。
各级司法行政、民政、文化、教育、妇联、工会、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和组织以及村(居)民委员会、新闻媒体应当根据普法规划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创建文明家庭、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内容,并给予指导。
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内容列入村(居)民公约。
第八条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救助请求和控告。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举报家庭暴力行为;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有权依法予以劝阻。
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建立对家庭暴力的举报、控告和救助请求的受理机制,并做好回访工作。
第九条司法所、基层妇联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家庭暴力行为人所在单位、受害人所在单位,受理对家庭暴力的控告和救助请求,应当进行调查了解,及时调解家庭矛盾和纠纷;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对事态严重,劝阻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家庭暴力行为人经所在单位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应当给予相应的处分。
在校就读的未成年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其所在学校应当对家庭暴力行为人进行劝阻和教育,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第十条公安机关受理对家庭暴力的控告、举报,应当记录,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对家庭暴力行为人进行法制教育。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受害人请求处理的,应当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发现或者接到报警后,应当及时出警予以制止。
第十一条司法所、基层妇联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家庭暴力行为人所在单位、受害人所在单位处理家庭暴力行为,应当客观、公正地记录家庭暴力行为人的违法事实和受害人的受害情况,制作见证材料并保存。
第十二条家庭暴力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第十三条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或者民事诉讼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帮助,及时协助相关单位处理。
人民法院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司法救助。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四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在收集证据证明家庭暴力情况时,公安机关、司法所、基层妇联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家庭暴力行为人所在单位、受害人所在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所掌握的见证材料和其他有关证据。
第十五条司法鉴定机构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提出的伤情鉴定请求,应当受理,并依法出具鉴定结论;对经济困难或者无力支付鉴定费用的受害人,应当酌情予以减免。
第十六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救助场所。当地民政部门对请求临时救助的家庭暴力受害人,应当依法提供救助。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家庭暴力行为人所在单位、受害人所在单位,应当对经济困难且没有临时居所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帮助。家庭暴力行为人应当支付相关的费用。
鼓励社会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帮助。
第十七条处理家庭暴力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九条司法所、基层妇联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家庭暴力行为人所在单位、受害人所在单位,对家庭暴力的举报、控告和救助请求不及时处理,对家庭暴力行为不及时调解劝阻,或者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而不报告的,有关部门应当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相应处分。
第二十条负有制止、处理家庭暴力法定职责的公安和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家庭暴力行为不及时制止和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预防家庭暴力有望单独立法
457人看过
-
预防家庭暴力深圳拟立法
307人看过
-
家庭暴力该怎样预防
104人看过
-
家庭方面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143人看过
-
家庭暴力防治:自我保护方法有哪些?
155人看过
-
家庭暴力的预防及处置
192人看过
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时,受害人及其亲属应当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情况。 对家庭成员实施家暴行为,受害方或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应当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其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及时将受害者送至医院治疗;对于实施家暴者,... 更多>
-
家庭暴力的预防和解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6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六条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 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
-
家庭暴力应当怎样预防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181、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的妇女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调解。调解主要适用于比较轻微的家庭暴力,它的好处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根本转变加害方的错误思想,有利于维持家庭团结,维护加害方的自尊心理,从而尽早、有效遏制家庭暴力发展的苗头。 2、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妇女有权提出请求,公安应当予以制止,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这种救济方式主要适用于正在实施
-
预防家庭暴力要从什么方面入手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1-12预防家庭暴力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夫妻双方的法律意识; 2.加强司法援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3.婚前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存在家庭暴力,当事人可以诉讼离婚,法院会支持其离婚的诉讼请求。
-
有哪些政策可以干预家庭暴力?山西在线咨询 2023-02-181、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定一部专门的家庭暴力法,从制度上对制止家庭暴力提供保证。同时积极鼓励公、检、法、司机关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调动警察和律师在制止和反对家庭暴力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没有法律保护,公安司法机构的不干预是导致家庭暴力行为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2、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1)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和美满的家庭生活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反对家庭暴力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2)加强对家
-
很多家庭都有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形式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8家庭暴力有四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1、性暴力:在对方表示不同意的时候,用暴力手段威胁对方发生性关系,或残害对方的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2、身体暴力: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施加的攻击行为,比如推搡、拳打脚踢、咬人、拧拽、打耳光、揪头发、或者使用器物伤害对方的身体,比如用刀扎、皮带抽打或烟头烫; 3、经济控制:通过对家庭中的金钱财物、时间、交通工具、食物、衣服和住房的控制,限制对方的行动和意志的自由,造成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