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违约损害赔偿应当满足哪些要件
1.违约行为。包括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预期违约也可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实际违约即实际发生的违约行为,包括不能履行、拒绝履行、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等。
2.具有损失。一般认为,损失是指财产或者权益所遭受的不利益状态,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又称积极损失,指既存利益因违约而减少。间接损失又称消极损失,指可得利益因违约行为而没有获得的损失。这种损失必须是确定的,但不限于已经发生的损失,那些确实会发生的损失也应包括在内。
3.违约行为与损失的发生有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指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损失是由违约行为造成的。因果关系决定着赔偿损失的责任是否成立及损害赔偿的范围。
二、合同违约纠纷诉讼时效为几年
合同违约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民事合同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合同违约者应当如何处理
合同违约者应当如下处理:
1.继续履行。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另一方刻要求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
3.赔偿损失。违约的一方应当依法赔偿受害方相应违约责任;
4.定金责任。受害方可以依法要求返还双倍定金;
5.违约金责任。违约一方必须赔偿相应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合同未约定损害赔偿可以请求吗,违约损害赔偿有哪些
226人看过
-
违约赔偿和侵权赔偿应当如何选择,违约损害赔偿的原则有哪些
465人看过
-
合同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限制:补偿性损害赔偿
187人看过
-
合同违约损害赔偿金如何计算,合同违约损害赔偿金的标准是什么
494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需要交啥税,合同违约损害赔偿的特征
468人看过
-
哪些条件可以满足申请精神损害赔偿
81人看过
-
承担合同违约责任要满足哪些条件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08承担合同违约责任的条件如下: 1、签订了合同且合同合法有效; 2、当事人存在迟延履行,拒绝履行等违约行为。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
什么是离婚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应满足哪些条件,如何确定赔偿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9所谓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重大过错致使婚姻关系破裂,并对无过错方的财产或精神造成损失,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过错配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具体说来,离婚赔偿条件如下: (一)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的、具有虐待、遗弃行为的。 (二)因为上述行为而导致法院判决离婚。也就是说,离婚赔偿应该以离婚为原因,如果没有达到离婚程度,而是在婚内损害,则
-
订立合同应当承担哪些损害赔偿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11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当承担损害赔偿: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假借订立合同,恶意协商;泄露,不当使用对方的商业秘密;其他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
-
损害赔偿必须满足的条件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8损害赔偿的构成条件: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2、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4、行为人的过错。 人身损害赔偿,其实是指当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遭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害、残疾甚至死亡时,要求行为人或者赔偿义务人以财产进行赔偿的一种侵权法律制度。
-
违反合同约定应当如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4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