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不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即可解除合同;如果是一方单方面解除合同的,则未履行通知义务一般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当事人是通过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解除合同的,可以不履行通知义务。
债权转让履行通知义务的主体及通知方式
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债权转让纠纷有许多是与通知义务的主体是否正确有关。而《民法典》对这一问题的规定也不明确。因此有人认为应由转让人通知,也有人认为由让与人或受让人通知均可以,只要实际通知了债务人即可。
该通知义务只能由债权人履行才是有效的,理由如下:
1、从债权转让的通知的效力及合同相对性原则看。债权转让具有两方面的效力,一是对内效力,即债权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转让合同的效力。二是债权转让对债务人或第三人产生的效力。在通知未到达债务人前,其债权转让协议仅在债权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既然对债务人不生效力,则不能由债务人向受让人作出通知,也不能由受让人向债务人作出通知。
即使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不能向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主张。而此时债务人尚未加入到债权转让关系中,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并没有发生合同关系,债务人不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那么受让人就没有资格向债务人作出通知。而在正式通知以前,合同关系仍只存在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而债务人与受让人没有发生合同义务,所以应当只能由债权人履行通知义务。
2、倘若可以由受让人通知,那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债权人没有作出通知的情况下,受让人向债务人作出通知,要求债务人向其履行,债务人作出履行后,债权人否认转让关系的存在,要求债务人继续履行,这样极易发生纠纷。抑或根本不存在债权转让关系,第三人制造虚假的债权转让凭证并通知债务人履行,债务人履行后,债权人持原债权凭证主张债权,这样债务人便有可能陷入连环的诉讼中,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而如果规定只能由债权人履行通知义务便可以减少或避免虚假债权转让后发生的一系列纠纷。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
合同解除与未履行通知义务的关系
271人看过
-
解除合同一定要履行通知义务吗
186人看过
-
解除合同是否有通知义务,如何遵守法律要求?
289人看过
-
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
236人看过
-
未婚生子,是否可以要求男方履行抚养义务
398人看过
-
起诉解除不定期租赁合同是否需要先履行通知对方的义务
71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合同解除通知义务履行不当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30合同当事人按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或根据法定解除条件解除合同时,必须通知对方,这种通知自到达对方当事人时产生解除合同的效力。采用书面通知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证据固定手段,若企业通过口头通知解除合同,则可能出现对方不予理会,继续要求履地合同,同时企业没有及时行使解除权,对方为履行合同的支出则可能要求企业赔偿。为避免该法律风险,应当及时采用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能够签收的尽量取得对方的签收。
-
-
未婚生子是否可以要求男方履行抚养义务山东在线咨询 2023-01-25一、非婚生子可以要求男方抚养孩子。 二、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可否要求对方在履行合同时解除合同?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6当合同不能履行时,可以要求终止。当事人可以同意一方终止合同的原因。终止合同的原因发生时,终止权人可以终止合同。当事人对此没有约定的,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违无法履行合同的,可以依法终止合同。
-
用人单位以公司未履行告知义务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5公司在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将直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公司规章制度等进行公示,或告知劳动者。如果公司在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前提下,就以此为依据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