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
与公司的劳动合同期满,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不再续。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五款和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公司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范本)
381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模板(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范本)
105人看过
-
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是否等同于解雇通知?
473人看过
-
你应该知道的劳动合同终止事项
123人看过
-
为什么要发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
189人看过
-
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和离职证明
437人看过
终止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亦即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两种情况: 一是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 更多>
-
合同终止告知书该怎样写?要注意哪些事项?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8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员工: 单位与你签订的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限为年,单位决定逾期终止,不再续订劳动合同,请于年月日前到劳资部门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相关手续,特此通知。 用人单位(劳资部门): 年月日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我单位与员工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限为年,劳动合同逾期终止,特此证明。 用人单位(公章): 年月日
-
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怎么写? ? ? ?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07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写法如下: 我们双方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签订的劳动合同将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期限届满(终止条件已出现),单位(本人)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现根据《劳动法》第_____条的规定,决定与你(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请你(单位)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到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给予)办理终止劳动合同
-
离职通知书、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有什么区别?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5《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该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但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建立少于多少时间的可以不出具,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出具。 下面是正确解除劳动合同的全套办法,包括用人单位应该给你什么,可能会发生损害你权益的事及处理办法,全部都有。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如果用人单位通知你提前走人,一定要用人单位给你正式书面通知(加盖印章),否则用人单位到时说你擅自提前走人,你就说不清楚了
-
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是否等于解除劳动合同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0仅是通知而已。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
-
解除劳动关系通知和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区别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4解除劳动关系通知和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区别:前者是劳动合同没有到期,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发出的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用人单位符合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后者是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终止劳动关系。两者是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注的情况,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