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抢劫中的犯罪中止形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12-04 12:35:04 223 人看过

“入户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刑法分则在基本构成基础上规定了更重的法定刑,但在入户抢劫的情况下也存在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致被害人轻微伤后,因被害人训斥而自动放弃犯罪的,属于入户抢劫的犯罪中止,依法应当减轻处罚。公诉机关: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南*杰案由:抢劫一审案号:(2003)黄刑初字第139号二审案号:(2003)沪二中刑终字第264号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南*杰,男,1978年1月15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住江苏省宿豫县三棵树乡朱庄村汤庄组;因涉嫌犯抢劫罪于2002年11月15日被刑事拘留,2003年1月2日被逮捕。自2002年11月10日起,被告人南*杰受雇于被害人徐某家做家政清洁工。同月14日,南*杰携带三角形铁块进入被害人徐某家,在打扫卫生期间,乘徐某不备,用携带的三角形铁块击打徐某后脑部,欲抢徐某的拎包。徐某被击打后转身训斥南*杰,并告知其行为是违法的,是要坐牢的。南*杰见状即扔下手中三角形铁块,摸了摸徐某被击的后脑部,表示不再要徐的拎包,并求徐不要报案,随后迅即逃离徐某家。被害人徐某当日向公安机关报案,次日被告人南*杰被公安机关抓获。经公安机关清点,徐某拎包内有人民币300元、美元300元、新台币3.8万元及三星A288型移动电话机1只。经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被害人徐某头部外伤,左颞枕部皮下血肿,损伤程度为轻微伤。二、控辩意见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南*杰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之规定?构成抢劫罪,且属于入户抢劫。另外指出其系犯罪未遂。被告人南*杰对起诉书指控的基本事实、情节及定性无异议,但辩解其当时并不知包里有多少钱,并且是因为工资问题才打被害人的。三、裁判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南*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准备作案工具,实施暴力,入户抢劫他人钱财,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由于被告人南*杰在对被害人实施加害行为后,经被害人训斥而自动放弃犯罪,系犯罪中止,依法应减轻处罚。被告人南*杰关于当时不知拎包内有多少钱的辩解,不影响本案的定性和处罚。被告人南*杰关于是为工资问题而打被害人的辩解,经查与事实不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第二十四条和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南*杰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被告人南*杰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上诉称其是因为与被害人在结算工钱时发生矛盾,从现场随手拿了铁块敲击被害人头部,无抢劫故意。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南*杰为图钱财,事先携带作案工具,采用暴力,并入户抢劫,其行为构成抢劫罪。南*杰在抢劫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属犯罪中止,依法应减轻处罚。被害人徐某陈述证实,在南*杰到其家打扫卫生时,发现南*杰随身携带了铁块,并问过南*杰。南*杰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及原审庭审中关于事先准备了作案工具铁块的供述与徐某的陈述相符,证实南*杰事先携带作案工具预谋抢劫的事实,故对南*杰的上诉辩解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四、裁判要旨(一)“入户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刑法分则在基本构成基础上规定了更重的法定刑,但在入户抢劫的情况下也存在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刑法分则对于犯罪的规定,一般是以实行行为为中心的犯罪既遂的构成,对于法定刑的规定也是以犯罪既遂为标本的。所谓加重犯,是与基本犯相对应的,指在刑法分则规定的基本犯的基础上,如果出现法定的特殊情形,即要对犯罪人加重刑罚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是基本犯的构成。该条同时规定,具有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持枪抢劫以及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八项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就是抢劫罪的加重犯。抢劫罪的加重犯包括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对于结果加重犯来说,只要符合法定的结果,就应加重处罚;如果没有出现法定的结果,就不能加重处罚。因此,在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结果加重犯不存在未完成形态。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是刑法分则对犯罪的特定地点、特定对象和特定手段等情节的规定,具备上述加重情节的也应当在加重的法定刑幅度内决定适用的刑罚,但在具备上述加重情节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相应的基本犯的实行行为仍然没有完成因而基本犯罪构成要件并不齐备的情况。如在抢劫犯罪预备阶段即被发觉、制止;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抢劫未得逞;由于行为人自动放弃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就属于刑法总则规定的预备、未遂、中止三种犯罪未完成形态。对于犯罪未完成形态,刑法没有将之作为独立的罪刑单位并配置确定的量刑幅度。从我国刑法规定来看,情节加重犯与基本犯罪采用的是同一罪名,表明情节加重犯也存在依附于基本构成的一面,是在基本构成基础上对具备上述情节的法定刑的加重,同样也是以犯罪既遂为标本的。因此,司法实践中,对于具有上述加重情节的抢劫犯罪,应当首先适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法定刑,如果具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三种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应当以此为基准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抢劫罪犯罪构成的本质特征看,我国刑法中抢劫罪侵害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权利和公民人身权利的双重客体。抢劫罪的手段行为(侵害人身)和目的行为(非法占有财物)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只要行为人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两种危害后果之一的,均属于抢劫既遂。入户抢劫作为法定加重情节之一,是在抢劫基本罪基础之上附加了特定的入户这一条件,因而,入户抢劫也可能会存在未完成形态。对于入户抢劫过程中,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取得财物,也未造成被害人身体伤害,以及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的,应将其认定为入户抢劫的未遂和中止。只有这样才能使量刑做到罪刑相适应。(二)入户抢劫致被害人轻微伤后,因被害人训斥而自动放弃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被告人南*杰入户抢劫致被害人轻微伤后,因被害人训斥而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对于这个问题,审理过程中有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由于被害人的大声训斥,被告人害怕被发现而被迫停止抢劫的行为应认定为犯罪未遂。我们认为,被害人的训斥虽对被告人南*杰的抢劫行为的实施构成一定阻碍,但并不足以完全抑制其犯罪意-志,被告人南*杰是在能够继续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自愿放弃了原来的抢劫意图,因而其行为应认定为犯罪中止。依照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二是自动有效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而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三是彻底性,即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意图。只有同时符合上述三个特征,才能成立犯罪中止。被告人南*杰以劫取财物为目的,有预谋地携带凶器进入被害人的家中后,其入户抢劫的行为已经由犯罪的准备阶段转入实行阶段。犯罪的实行行为出现未完成状态,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关键在于是否违背行为人意-志。如果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如果是因为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就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结合本案情况来看,当时作案现场只有两个人,被告人南*杰在击打被害人后,虽然被害人转身训斥南*杰并告知其行为是违法的、是要坐牢的,但被害人的训斥并不能够产生足以抑制被告人南*杰犯罪意-志的作用。根据当时的情况,被告人南*杰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将犯罪实施完毕,而且客观上也具备得逞的可能性;或者不再继续实施犯罪。在存在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南*杰没有继续对被害人人身施加暴力,而是扔下手中三角形铁块,摸了摸被害人被击的后脑部,表示不再要徐某的拎包,并要求徐某不要报案,随后迅即逃离徐某家。南*杰自愿选择了停止实施犯罪行为,而且是彻底地停止了犯罪行为,其行为符合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和“彻底性”特征。问题在于,抢劫罪具备劫取公私财物或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于抢劫既遂;被告人南*杰击打被害人致轻微伤,是否属于既遂?如果属于既遂,则不能再认定其犯罪中止。刑法设置犯罪中止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犯罪分子悬崖勒马,自动放弃犯罪,从而使刑法保护的法益免受或者少受犯罪侵害。由于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危害后果,因此,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两种处罚原则: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有没有损害不是是否成立犯罪中止的绝对标准。对于抢劫罪来说,暴力或者胁迫手段对他人人身造成的损害也是抢劫罪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如果侵犯人身权利达到一定程度,就应以抢劫罪既遂论处。那么,在没有劫取到财物的情况下,暴力或者胁迫手段对他人人身造成的损害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认为是既遂?成立抢劫犯罪中止的人身损害应当以什么为界?我们认为,从抢劫罪对人身伤害的角度考虑,为了实现此罪与彼罪在评价同一事实上的平衡,法律规定伤害程度达到轻伤以上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标准还是可以借鉴的。只要侵犯人身的行为达到轻伤以上伤害程度的,就应以抢劫罪既遂论。从本案情况来看,尽管被告人南*杰用暴力手段致被害人头部外伤,左颞枕部皮下血肿,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损害程度为轻微伤。单纯从侵犯人身权利的角度讲,被告人南*杰致害行为尚未达到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所应具有的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说尚未达到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损害程度标准。因而,对于被告人南*杰的暴力损害行为,可以认定为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一、二审人民法院依法判定被告人南*杰构成入户抢劫并成立犯罪中止,依法予以减轻处罚是适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00: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抢劫罪犯中止的具体措施
    抢劫犯罪中止的处罚: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则应当减轻处罚。构成抢劫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等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对中止犯,则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抢劫罪犯罪特征有哪些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2、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4、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5、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6、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
    2023-08-13
    411人看过
  • 停止形态能否认定为犯罪中止
    停止形态不一定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是否是犯罪中止要看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2)主观条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3)客观条件: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亲自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案例】2017年5月15日晚,洪某到某地持三角铲铲头暴力胁迫被害人丁某交出钱款,后因被害人丁某反抗、挣脱逃跑而未得逞。随后,洪某在另一处持三角铲铲头将被害人蒋某挟持到附近草丛中,胁迫交出财物,后发现被害人蒋某未携带现金,便转而强行抚摸被害人蒋某的胸部,后让蒋某离开现场。【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洪某着手实施第一次抢劫犯罪行为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犯罪未遂;在着手实施第二次抢劫犯罪行为过程中,因中途改变犯意转而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
    2023-08-02
    76人看过
  • 抢劫罪中关于入户抢劫的相关规定
    根据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根据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依据签署解释,对于入户抢劫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范,即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
    2023-06-11
    499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具体包括预备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预备犯是指在犯罪预备阶段,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的特殊形态。未遂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未遂犯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特殊形态。中止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中止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特殊形态。中止犯既可能存在于犯罪预备阶段,也可能存在于犯罪实施阶段。犯罪中止和犯罪中止行为的区别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有“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种类型。在"犯罪中止"状态下,犯罪的客观方面之一:犯罪结果并没有发生。而在"犯罪终止"状态下,由于犯罪行为已经被犯罪人全部实施完毕,因此可能有两种结果:第一是犯罪即遂,
    2023-08-06
    85人看过
  • 犯罪形态中的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是什么?
    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是什么?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
    2023-04-13
    217人看过
  • 入室抢劫后遗症:犯罪中止判缓刑吗?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入室抢劫被业主打死有罪吗入室抢劫被业主打死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属于正当防卫的,则不构成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
    2023-08-17
    249人看过
  • 抢劫罪可以是犯罪中止吗
    犯抢劫罪适用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在抢劫罪中成立犯罪中止应当具备: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主动终止犯罪行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主动终止犯罪行为;2、必须自愿放弃抢劫犯罪的继续进行。依据《刑法》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抢劫罪犯罪中止会该怎样判抢劫罪的量刑在三年以上,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具体量刑根据案件情形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抢劫罪中,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形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和特点:第一,时间性。即必须在犯罪过程中主动终止犯罪行为。这个犯罪过程上限从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行为开始,下限到行为人完成犯罪即达到既遂前为止。这样,就把不应罚的犯意形成时期和完成犯罪的既遂形态排除在外,
    2023-08-02
    181人看过
  • 已经既遂的犯罪有中止形态吗
    没有,既遂后犯罪已经完成,事后补救不构成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犯罪未遂的基本判断标准有哪些犯罪未遂的判断标准有:1、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抢劫未遂是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抢劫未遂要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对犯罪未遂的应该怎么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
    2023-03-25
    365人看过
  •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一)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二)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三)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四)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
    2023-04-13
    425人看过
  • 抢劫罪能中止吗
    犯罪预备
    在我国抢劫罪有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当事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强奸罪的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预备状态的犯罪中止处罚在犯罪预备阶段就进行了犯罪中止,这种情况一般都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如果没有造成损害,这个时候是免于处罚的,如果对他人造成了比较轻微的伤害,会减轻处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害怕被发现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害怕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要看其他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
    2023-03-28
    326人看过
  • 抢劫罪中止后的犯罪认定问题
    抢劫罪判定犯罪中止要具备的条件有:时间性,即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抢劫犯罪;自动性:即必须自动放弃抢劫犯罪的继续进行。在犯罪过程中,成立犯罪中止还需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一、犯罪预备阶段有无犯罪中止有。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成立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继续犯成立犯罪中止吗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继续犯是指犯罪从着手实施到终了,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所以继续犯是可以构成犯罪中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如何认定(一)行为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
    2023-03-06
    435人看过
  • 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概念及特征
    什么是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据此,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的特征犯罪中止应具备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作为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状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严格的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支持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依据,中止行为本身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因此,不可将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混为一谈。如上所述,虽然犯罪中止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但它们又具有相同的特征
    2023-04-25
    206人看过
  • 加重抢劫罪的犯罪形态及认定
    抢劫是侵犯财产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刑事案件之一。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又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当然在本罪当中财产权是其主要客体。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抢劫罪的八种法定加重情节,它们既有因情节加重的,也有因结果加重的。对于这些加重的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比一般的抢劫犯罪处罚更加严厉,体现了这八种情节对社会的危害性和依法惩处的重要性。下面笔者探讨以下这八种情节的具体认定:1、“入户抢劫”的认定“入户抢劫”的“户”是认定此情节的关键,怎样理解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户”指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根据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这里的“户”不包括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办公场所,应该是居民、私人的住宅或者是相对于外界封闭的处所
    2023-06-11
    355人看过
  • 认定抢夺罪中的罪数形态
    行为人为抢夺而犯他罪,或者在抢夺的过程中触犯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应当本着犯罪构成和罪数形态的基本原理予以界定:如果抢夺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之间具有包容、竞合、吸收或者牵连关系,则应分别按照刑法上处理法条竞合、想象竞合、吸收犯或者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处断,如抢夺枪支、弹药的,分别触犯抢夺罪和抢夺枪支、弹药罪,他们形成法条竞合关系,应本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以特别法即抢夺枪支、弹药的规定予以处断;抢夺他人财物后又予以销售的,销售赃物的行为即被抢夺罪当然吸收;在抢夺财物的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其行为已由抢夺转化为抢劫;如果另行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与抢夺之间不存在上述包容、竞合、吸收关系,如前述在抢夺财产以后被追赶的过程中过失致人于死伤的,或者在抢夺他人财物后又强奸妇女的,则不能以一罪论处,而只能实行数罪并罚。实践中分岐较大需要进一步研
    2023-06-11
    41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抢劫进行时中止什么犯罪形态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16
      抢劫时中止的是犯罪中止形态。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刑法》规定抢劫时中止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中止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法: (1)预备中止。 (2)实行未了中止。 (
    • 抢劫后中止犯罪的技巧犯罪形态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31
      抢劫时暂停的是暂停犯罪的形式。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是暂停犯罪。《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是暂停犯罪。暂停犯罪不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暂停抢劫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暂停犯罪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1)暂停准备。(2)未暂停。(3)终止。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 入户抢劫中抢劫犯加重了犯罪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5-19
      入户抢劫是加重犯罪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八种加重犯罪情节如下: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 发生犯罪形态中止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1
      犯罪形态中止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抢劫中止的鉴定,抢劫中止是犯罪行为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31
      抢劫中止也构成犯罪。但是,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只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强行夺取公私财产,就构成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