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管机关的救助报酬准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2 15:52:44 285 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11月7日)

第一百九十二条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从事或者控制的救助作业,救助方有权享受本章规定的关于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1989年4月15日至2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的外交大会上通过,1996年7月14日生效,中国于1994年加入)

第5条公共当局控制的救助作业1.本公约不影响国内法或国际公约有关由公共当局从事或控制的救助作业的任何规定。2.然而,从事此种救助作业的救助人,有权享有本公约所规定的有关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3.负责进行救助作业的公共当局所能享有的本公约规定的权利和补偿的范围,应根据该当局所在国的法律确定。

第9条沿海国的权利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均不得影响有关沿海国的下述权利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在发生可以合理地预期足以造成重大损害后果的海上事故或与此项事故有关的行动时,采取措施保护其岸线或有关利益方免受污染或污染威胁的权利,包括沿海国就救助作业作出指示的权利。

第11条合作在对诸如允许遇难船舶进港或向救助人提供便利等有关救助作业的事项做出规定或决定时,缔约国应考虑救助人、其他利益方同当局之间合作的需要,以保证为拯救处于危险中的生命或财产及为防止对总体环境造成损害而进行的救助作业得以有效、成功的实施。

1910年统一海难援助和救助某些法律规定公约(1910年9月23日订于布鲁塞尔)

第12条各缔约国如其立法不禁止违反前条规定的行为,须采取或建议其立法机关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此种违反。各缔约国应将为实施上述规定而已在国内颁布或今后拟予颁布的法律或规则,尽快互相通知。第13条本公约不影响国内法或国际条约中有关由公共当局提供或控制的援助或救助服务的组织,尤其不影响有关渔具救助的此种法律或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9月2日)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对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十三条外国籍船舶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或者在港内航行、移泊以及靠离港外系泊点、装卸站等,必须由主管机关指派引航员引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修正)

第七十一条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对在公海上因发生海难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重大污染损害后果或者具有污染威胁的船舶、海上设施,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采取与实际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害相称的必要措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21: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交通安全相关文章
  • 海难救助报酬的概述
    (一)救助报酬的概念救助人在救助成功后有权获得的报酬即救助报酬。请求救助报酬的前提是:实施了海难救助,而且救助有成果。“无效果,无报酬”是海难救助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救助有成果,是指通过救助作业,被救助的财产全部或部分价值得以保全,并回到被救助方手中。“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人奋力抢救海上遇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但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又提出了“特别补偿”的概念。海商法规定,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进行的救助,可根据情况得到救助费用以外的特别补偿。特别补偿的支付不以救助取得成果为前提。只要是对存在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了救助就有权取得。但任何情况下,特别补偿只有在超过救助方能够获得的救助报酬时才能支付,且支付金额为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报酬的差额部分。(二)确定救助报酬应考虑的因素1.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2.救
    2023-06-12
    464人看过
  • 救助报酬的收取和担保
    救助款项不可能在救助结束后,立即进行支付,但是救助人作为救助法律关系的债权人,有权要求被救助方对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这样,船舶的所有人在支付被救货物之前,要让货物所有人对其应承担的救助款项也必须提供满意的担保。否则,对于救助人不满意的担保,获救的船舶和财产是不能从救助作业完成后最初的港口或者地点移走的。同样,如果救助方没有就救助款项的担保提出明确的要求,就可以推定为救助方放弃了一这一要求的权力,被救助方也无需提供担保。通常,救助方要求提供的担保额,要比预计的救助报酬再稍高一点,如果救助方认为提供的担保不满意,要按受理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裁定为准,如果裁定是满意的,救助方必须接受。如果裁定是不满意的,被救助方必须重新出具担保。总之满意与否是以救助方认可或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裁定为准。在特殊情况下,经救助方请求,被救助方有义务先行支付一定的金额,这一部分先付金额相应扣减担保额。对获救满90日
    2023-06-06
    447人看过
  • 国家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权利和义务《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第5条规定:公约不影响国内法或国际公约有关由公共当局从事或控制的救助作业的任何规定。从事此种救助作业的救助人,有权享有本公约的有关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负责进行救助作业的公共当局所能享有的本公约规定的权利和补偿的范围,应根据该当局所在国的法律确定。我国《海商法》第192条也规定: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从事或者控制的救助作业,救助方有权享受本章规定的关于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在其他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海运国家的相关立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可见国家主管机关从事海难救助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权利。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与权利相对应的,主管机关亦应承担相应的一般救助人的义务。主管机关得享有的一般救助人的权利海难救助中主管机关首先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权利,进行海难救助时,救助人得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一是无偿使用被救助人的有关设备。救助人在施救
    2023-06-06
    415人看过
  • 海难救助报酬限额标准是怎样的
    一、海难的救助报酬限额标准海上救助报酬的确定,一般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或仲裁,在确定海上救助报酬时,应综合考虑下列情形:1、被救财产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救助报酬不应超过被救财产的三分之一;2、被救船舶、所载旅客、船员、货物以及救助人和救助船舶所冒危险的性质和程度;3、救助人的救助成效,无效果无报酬;4、救助方进行救助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所耗费用和所受损失;5、救助方为救助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技能以及投入的救助工具;6、救助方或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7、救助方提供救助的及时性;8、救助方船舶和设备的有效性和处于准备使用的状态和价值;9、救助方的性质。救助人在救助过程中由于本身的过失造成必须救助财产的损失,救助报酬应酌减;如果救助方有盗窃或其他欺诈行为,救助报酬应酌减,甚至丧失救助报酬请求权。救助作业结束后,救助方有权向被救助方请求提供救助报酬担保,在未获得担保之
    2023-06-06
    410人看过
  • 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
    海难救助报酬的注意问题(一)、关于报酬数额报酬数额是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重要内容,亦是相关立法不可或缺的部分各国及地区在立法上基本上是以比例加以规定,而不固定具体数额,增强了法的适应性。但在比例数额规定上不尽一致,德国民法典第971条规定,“拾*物的价值在一千马克以下者,其报酬为百分之五,超过此数部分,价值百分之三;关于动物为价值的百分之三。”日本遗失物法第4条规定,“受物件返还者,应将不少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五,不多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二十的酬劳给付于拾得人。”中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805条规定,“拾得人对于所有人,得请求其物价值十分之三之报酬。”报酬比例数额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习惯等确定之,既不能过低,使拾得人觉得返还不划算,也不能过高,使失主的权益受到损害,应在拾得人与失主间寻找利益平衡点,使双方的利益在最大可能程度内实现。拾*物为金钱或经拍卖变为金钱时,即可按金额相应比例计算,如
    2023-06-12
    190人看过
  • 什么是海难救助报酬?
    救助人在救助成功后有权获得的报酬即救助报酬。请求救助报酬的前提是:实施了海难救助,而且救助有成果。“无效果,无报酬”是海难救助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救助有成果,是指通过救助作业,被救助的财产全部或部分价值得以保全,并回到被救助方手中。“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人奋力抢救海上遇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但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又提出了“特别补偿”的概念。海商法规定,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进行的救助,可根据情况得到救助费用以外的特别补偿。特别补偿的支付不以救助取得成果为前提。只要是对存在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了救助就有权取得。但任何情况下,特别补偿只有在超过救助方能够获得的救助报酬时才能支付,且支付金额为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报酬的差额部分。
    2023-04-30
    307人看过
  • 救助方将得到什么报酬
    救助方已经实施规定的救助作业,达到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效果的,出租人依照规定应当向救助方支付的特别赔偿金,可以增加救助费用的百分之三十。受理争议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认为适当的,可以作出判决或者裁决,进一步增加特别赔偿金额;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增加的金额都不得超过救助费用的100%。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在超过救助方根据规定可以获得的救助报酬时,才能支付所有规定的特别补偿,因救助方过错,救助方未能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支付的金额为特别赔偿金与救助报酬的差额,救助方可被全部或部分剥夺获得特别赔偿的权利本规定不影响所有人对其他被救助方的追索权
    2023-05-07
    440人看过
  • 海难救助报酬的优先权基础
    历史上第一个有记录的救助优先权案件是美国1703年的Tranterv.Waston一案。我国海商法第二十二条第1款也规定了救助款项的优先权,这主要是出于鼓励海上救助,节约社会成本的公共政策的考虑。从政府的角度看,尽管对社会个体的危险进行救助是其社会管理职责之一,但考虑到我国海岸线的绵长,要沿海各海事部门专门设立海难救助船队则成本太高,尤其面对航海技术逐渐发达,海事事故发生率下降的现实,也是对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因而海难救助主要还是要依靠事故过往海域的船只之间的互救。但海上运输本身就是具有特殊风险的行业,而对于陷于危险中的船舶实施救助则必定加重救助船舶尤其是非专业救助船舶承担风险的程度,因而救助船舶上的船员必然怠于实施救助。即使赋予救助报酬请求权,但由于无任何担保,又加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存在,因而在众多的海事请求中也难以获得清偿。因此,对于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给与特殊保护,使其具有优先受
    2023-06-06
    70人看过
  • 海难救助如何确定报酬?
    海上救助报酬的确定,一般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或仲裁,在确定海上救助报酬时,应综合考虑下列情形:1、被救财产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救助报酬不应超过被救财产的三分之一;2、被救船舶、所载旅客、船员、货物以及救助人和救助船舶所冒危险的性质和程度;3、救助人的救助成效,无效果无报酬;4、救助方进行救助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所耗费用和所受损失;5、救助方为救助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技能以及投入的救助工具;6、救助方或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7、救助方提供救助的及时性;8、救助方船舶和设备的有效性和处于准备使用的状态和价值;9、救助方的性质。救助人在救助过程中由于本身的过失造成必须救助财产的损失,救助报酬应酌减;如果救助方有盗窃或其他欺诈行为,救助报酬应酌减,甚至丧失救助报酬请求权。救助作业结束后,救助方有权向被救助方请求提供救助报酬担保,在未获得担保之前,救助方对被救助的财产享
    2023-06-06
    237人看过
  • 救助报酬的承担与分配如何
    1.救助报酬的承担。救助报酬应该由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各所有人,按照船舶和其他财产各自的获救价值占全部获救价值的比例承担。各方之间不负连带责任。2.救助报酬的分配。参加同一救助作业的各救助方的救助报酬,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确定救助报酬应考虑的各项因素,由各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请受理争议的法院判决或者经各方协议提请仲裁机构裁决。在救助作业中救助人命的救助方,对获救人员不得请求酬金,但有权从救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救助方获得的救助款项中,获得合理的份额。
    2023-06-06
    118人看过
  • 海上救助的报酬意味着什么
    (1)救助报酬的概念救助成功后,救助方有权获得的报酬是救助报酬请求救助补偿的前提是救助已经实施,救助已经取得成果。“无效果,无报酬”是海上救助的基本原则。所谓成功救助,是指被救助财产的全部或部分价值能够通过救助行动得以保全并返还给被救助方。“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者努力救助海上遇险船舶或其他财产,这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然而,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特别补偿”的概念已经提出。《海商法》规定,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的打捞,除打捞费用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获得特别赔偿。特别补偿的支付不以救济的实现为基础。只要救援是在有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上进行的,它就有权获得赔偿。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当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方可获得的救助报酬时,才能支付特别补偿,支付的金额是特别补偿与救助报酬之间的差额。(2)确定救助报酬时应考虑的因素。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
    2023-05-07
    363人看过
  • 救助报酬支付需遵循的原则
    构成海上救助,被救船舶、货物所有人有义务向救助人支付救助报酬。救助人享有救助报酬请求权。对于人命的救助,被救助者没有支付报酬的义务。根据救助合同约定的不同,报酬支付有两种原则:一种是约定以救助人所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及时间计算救助报酬的雇佣救助合同,即无论救助是否成功,被救助人均应依救助合同的约定支付救助报酬;另一种是的“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是海上救助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采用“无效果,无报酬”的原则,可以避免在危难的情况下签订救助合同给被救方带来的不利及因双方谈判可能拖延救助的时机。“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一般均采用格式合同,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救助格式合同是英国劳合社的“劳氏救助标准合同格式”(Lloyd`s的Open的Form的-的简称LOF)。
    2023-06-06
    354人看过
  • 救助方在什么情况下有权获得救助报酬
    救助方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助,取得效果的,有权获得救助报酬:救助未取得效果的,除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无权获得救助款项。确定救助报酬,应当体现对救助作业的鼓励,并综合考虑下列各项因素:(一)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的价值;(二)救助方在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三)救助方的救助成效;(四)危险的性质和程度;(五)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其他财产和人命方面的技能和努力;(六)救助方所用的时间、支出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七)救助方或者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八)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性;(九)用于救助作业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情况;(十)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效能和设备的价值。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
    2023-06-12
    287人看过
  • “无效果无救助报酬”原则的确立
    除了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救助方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助,取得效果的,有权获得救助报酬,救助未取得效果的,无权获得救助款项。这是关于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规定。所谓取得救助效果,是指通过救助作业,被救助的财产最终部分或全部获救,并依约定移交给了被救助方。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1)从时间上看,只要求财产最终获救,就意味着允许在救助过程中发生救助失败的情况。如船舶搁浅,若救助方第一次未能成功地使船舶脱浅,第二次才脱浅成功,则第一次虽失败但仍可作为间接效果,而第二次为直接效果。既然最终取得了脱浅效果,应当认为救助有效果,救助方因此有权获得救助报酬。当然,一次行动成功与经多次努力才获得成功,这些情况在计算报酬时都将作为考虑因素。(2)从数量上看,并不要求救助方对遇险财产的全部都救助成功,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部分获得成功,但取得的再小部分的成功仍被视为救助成功,救助方有权得到报酬。当然,报
    2023-06-06
    230人看过
换一批
#交通常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 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负责本单位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更多>

    #交通安全
    相关咨询
    • 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权利和义务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28
      海难救助是海商法所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救助人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成功地救助遇险的船舶、货物,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救助报酬。关于海难救助的概念、性质、形式、法律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以往的研究都比较多也比较深入。国家主管机关从事或控制的海难救助是救助制度中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情况,但是相关的研究并不多。 主管机关得享有的一般救助人的权利 海难救助中主管机关首先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权利,进行海难救助时,救助
    • 2022年国家安全机关是谁的主管机关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4
      国家安全机关是管理国家安全的主管机关,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第四十二条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在国家安
    • 单位确定救助报酬的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4
      1、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援价值;2、救助方在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3、救助方的救助效果;4、危险的性质和程度;5、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和其他财产和生命方面的技能和努力;6、救助方使用的时间、费用和损失;7、救助方或救助设备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8、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性;9、用于救助作业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性;10.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效率和价值。但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
    • 失主救助可以不按悬赏广告支付报酬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0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支付悬赏广告约定的报酬。但是,如果失主不按照约定支付报酬,拾得人也不可以留置拾得物,因为拾得物与支付报酬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
    • 国家机关职工的丧葬补助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11
      1、《公务员法》 第七十七条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公务员因公致残的,享受国家规定的伤残待遇。公务员因公牺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2、目前国家机关职工工伤待遇改革情况分为两种:一是缴纳了工伤保险的,二是未缴纳工伤保险的。 3、对于缴纳了工伤保险的,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处理。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按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