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抢救死亡未通知家人直接送殡仪馆合法吗
未经家属明确同意前,警方有权将去世者遗体转运到指定的遗体停放处或殡仪馆等待进一步处理,火化过程必须征得家属的同意方可执行。
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条款,在完成尸体检验后,警方有义务向死者家属发出书面通告告知他们须在十个工作日内处理好丧葬事务。
如若亲属未能在合理期限内举行为其家人举行的葬礼或葬仪的话,则违法行为将会被记录在案,经县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公安机关有权处理尸体,并由亲属承担因逾期存放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对于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氏尸体,由法医进行必要的验尸程序,采集包括照片在内的所有与尸体有关的信息,然后交由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未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之后在市、县级以上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发布寻尸公告。
若在公告发布后的第三十天仍未得到任何回应,那么被认为无人认领的尸体将会由县级及以上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或直属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进行适当的处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一条
检验尸体结束后,应当书面通知死者家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应记录在案,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处理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对未知名尸体,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材,并对尸体拍照、采集相关信息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未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并在设区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登报后三十日仍无人认领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处理尸体。
二、交通事故双方协商一致交警还出责任认定书吗
在涉及交通事故的相关问题得到各方协商并达成共识后,交管部门所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若在交通事故中的各当事方自愿提出自行协商解决争议的需求,则交管人员应于现场进行调解工作,并将调解的成果录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内,要求参与调解的市民共同签署确认,以正式送达给当事人。
简而言之,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交管机关在按照交通规则对交通事故中的各方当事人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准确、仔细地定性与定量评估之后所总结撰写出来的书面文件。
这是一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性文档,主要目的在于明确事故责任归属,以此作为参照根据交通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责任人进行合理、适当的处罚,同时也是后续处理交通事故赔偿事宜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此外,对于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探讨分析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成因,从而制定出更为高效、精准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调查 第四十一条 经过调查,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关部门并书面通知当事人,或者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n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犯罪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立案侦查。发现当事人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移送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
工伤死亡的直接拉殡仪馆吗
449人看过
-
伤者未经救治被送殡仪馆家属获赔5.9万
386人看过
-
伤者未经救治被送殡仪馆是否可以状告交警
278人看过
-
交通事故死亡殡葬费用
275人看过
-
殡仪馆规定
297人看过
-
交通致人死亡,肇事者可以直接回家吗
483人看过
-
-
交通事故死亡后是死亡者可以调换殡仪馆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71、死者本人调换不了殡仪馆。2、法律法规及程序规定对于此没有限定,但按照一般惯例进入殡仪馆就应顺势而为了。如果其家属愿意送到八宝山或更好地方,自我其本事且费用自理,可以不限制。
-
死亡案件发生,公安机关没有通知家属到现场,就直接把尸体送殡仪馆了,合法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4-08-28根据以下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九条:为了确定死因,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解剖尸体或者开棺检验,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并让其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签名或者盖章。死者家属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不影响解剖或者开棺检验,但是应当在《解剖尸体
-
-
交通事故制造死亡,在殡仪馆一切费用谁出?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06《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对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规定了严格责任原则,以体现对交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过去无过错原则(赔偿10%)有很大区别。一般情况则都要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除非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责任。减轻责任部分为10%至50%之间,法和条例均未规定,拟请高法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