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对招标结果不满意可以废标。但是一般会做一份报告,报告详细列明开标、评标的过程,唱标价格等信息。当然也会写明具体的废标原因。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废标情形,招标人不能通过招标文件予以排除,评标委员会应当严格遵守。投标报价均超过预算、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情形时,招标采购单位作出的全部投标无效的处理。
废标后多久可以重新开标
没有相关规定,可以马上开始二次招标。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项目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在分析招标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重新招标后投标人仍少于三个的,属于必须审批、核准的工程建设项目,报经原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后可以不再进行招标;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可自行决定不再进行招标。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四款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重新招标后投标人仍少于三个的,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后可以不再进行招标,或者对两家合格投标人进行开标和评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
(一)投标文件未经投标单位盖章和单位负责人签字;
(二)投标联合体没有提交共同投标协议;
(三)投标人不符合国家或者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
(四)同一投标人提交两个以上不同的投标文件或者投标报价,但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备选投标的除外。
-
甲方怎么推翻招标结果
437人看过
-
对劳动仲裁工作人员不满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71人看过
-
劳动仲裁结果不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15人看过
-
哪些人对招标结果可以提出质疑
472人看过
-
如果甲方违约,乙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除合同?
463人看过
-
工程招标可以采用哪些方式?
137人看过
开标是指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和行政监督部门或公证机构人员参加的情况下,在招标文件预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当众对投标文件进行开启的法定流程。 开标时,首先由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推选的代表检査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 更多>
-
针对诉讼结果不满意的情况,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23如果当事人无法挽回败局,也不要过于气馁。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仍有机会通过以下几条路径来寻求救济: 1. 对结果提出异议。当当事人具备充足且确凿的证据时,他们有权发起异议,并提出初次诉诸法庭后所得到的判决结果。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个自然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申请。 2. 向上一级人民法院递交再审申请。如果当事人坚信已生效的判决
-
针对交通事故交警处理结果不满意,您可以采取哪些合法途径?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23如果您对事故评定报告持有异议,您可以在收到该报告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复核申请,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下是两种可行的操作途径: 首先,当您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果存在疑虑时,您可以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算,在三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递交书面的复核申请。 关于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您可以选择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
-
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不服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9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工伤职工经过了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已经是最终结论,如果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采信。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
-
针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满意,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23如果对行政复议的结果仍然有异议,当事人有权选择向法院提出上诉。在涉及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内的行政事务时,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及其它机构均可先行向行政机关提交复议申请。如果对复议结论仍然持反对意见,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发起诉讼程序。 如果法律或法规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先向行政机关提请复议,如对复议结果仍不满意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当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不满意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0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第28条和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核。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一)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