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过失引起的失火构成刑事犯罪吗
因过失引起的失火会构成刑事犯罪。
1、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按中国刑法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
2、本罪主要特征:
(1)主观上只能由过失而构成。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2)客观上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失火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失火烧毁林木立案标准
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凡事故意放火烧毁森林的,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过失烧毁森林达2公顷以上要,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
放火案:凡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灾的都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失火案: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死亡、重伤5人以上的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者死亡2人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
失火过失是否会引起刑事责任?
294人看过
-
未满十八周岁的人过失引起火灾是否构成犯罪
412人看过
-
17岁过失引起山火会判刑吗
89人看过
-
几岁的人过失引起火灾负刑事责任?
448人看过
-
2021年失火罪的犯罪构成
436人看过
-
故意放火引起火灾是失火罪吗
239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怎样办理过失引起火灾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13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过失引起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失火一般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人必须有引发火灾的行为:如吸烟入睡引发火灾;手机充电不慎引发火灾;做饭未照看炉火,安装炉灶、烟囱不合防火规则引发火灾;在森林中乱烧荒,或者架柴做饭、取暖,不注意防火,以致酿成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就构成失火罪。
-
哪些行为构成了过失引起火灾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81、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只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构成犯罪,成立失火罪,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
-
失火罪引发火灾了过失犯罪负刑责的时候如何?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1一、过失犯罪什么时候负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构成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根本否定态度心理。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
-
过失引起火灾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处多少天拘留新疆在线咨询 2023-09-12《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的;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 (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 (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
-
已满多少周岁的人过失引起火灾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24已满十二周岁的人过失引起火灾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