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行为人放毒气犯罪吗
如果行为人放毒气犯罪,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一般构成污染环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
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有害物质。
二、污染环境罪的侵权举证责任是什么?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并不意味着原告无需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原告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原告需要承担的举证责任主要有:
1.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
原告负有证明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行为的责任,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是确定被告的依据,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是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决定排污单位是否需要缴纳排污费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并不是确定排污者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界限。即使排污符合标准,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也应当根据有损害就要赔偿的原则,承担赔偿责任。
2.原告受到了损害的事实
行为人只有在其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的情况下,才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其中一种行为,但并没有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事实,行为人便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也是如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对象,一般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环境权三部分。应由原告对损害事实的存在负举证责任,因为损害事实属于原告控制的范围,原告对造成了哪些损害最清楚。
三、污染环境罪的主体有哪些?
(一)政府责任型主体
政府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其产生的根源是,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失职或过失等不当行为,致使污染危害由间接转化为直接,或导致污染滋生和蔓延。
(二)企业责任型主体
环境污染纠纷的直接责任人是企业。正因为企业排污行为的存在,才直接导致污染纠纷的产生。
(三)混合型责任主体
由于相关法律缺失或者政府滥用权利审批通过不合格的企业,也由于企业的生产等造成的环境责任。
四、污染环境罪是危险犯吗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污染环境罪由结果犯改为危险犯,通过立法形式加强环境保护。一方面,对惩治和预防环境污染犯罪,改善环境现状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这一立法变化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适用障碍。一是“发案难”。将污染环境罪由结果犯改为危险犯,反映出我国刑法扩大了污染环境罪保护法益的范围。污染环境罪作为结果犯,确立了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作为环境犯罪的法益。而作为危险犯,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等传统法益不再是唯一保护的法益,行为仅造成生态法益的侵害也可以成立犯罪。对于这类污染环境犯罪,由于尚未侵害到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切身利益,人们揭发、控告,以及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三十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依法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n(二)向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n(三)致使大量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n(四)致使多人重伤、严重疾病,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死亡的。\n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放任女友服毒自杀,行为人构成犯罪吗
198人看过
-
车被故意放气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318人看过
-
犯罪行为人贩毒是死刑吗?
216人看过
-
如果只吸毒犯罪么,吸毒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206人看过
-
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罪
244人看过
-
为别人运毒犯罪吗?
413人看过
-
放任女友服毒自杀,行为人构成犯罪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11只有故意实施伤害他人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放任的不是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犯罪行为人贩毒是死刑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10-31贩卖毒品,一般会被判处贩卖毒品罪,但是不是所有构成贩卖毒品罪的犯罪分子都会被判处死刑,对于贩卖毒品罪的量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所贩卖毒品的数量、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公安机关抓捕时是否反抗的等情节进行判定,如果是犯罪情节轻微,贩卖毒品数量较少的,是不会被判处死刑的。
-
人会因为气愤而犯罪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27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根据行为主体所抱有的主观心理状况来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可能引发他人的死亡。在第一种情形中,行为人并无恶意。这种情境中,气人者本身并无意图伤害他人之心,只是以普通的方式进行了交谈,然而却由于对方情绪过于激动而最终诱发其死亡。在此情景中的气人者,他主观上并未怀有任何杀害或伤害他人的意图,且实际行动上也未执行过此类行为,那么他就无需为死者的离世负起任何责任。 在第二种情形中,双方都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