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刑法犯罪中止的特征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8 21:52:18 201 人看过

一、损害刑法犯罪中止的特征有哪些?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二、犯罪中止的分类

1、预备中止和实行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来,甲内心悔悟,打消了杀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预备阶段的中止。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自动地中止了实行行为。例如,甲在杀乙的过程中,见乙痛苦呻吟的惨状,产生了怜悯之心,中止了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实行阶段的中止。又如,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2、终了中止和未终了中止

实行终了的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实施完毕犯罪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出现以前,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行为人在犯罪的实行行为尚未实施完毕时中止了犯罪行为的实行,当然也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0日 11: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特征都包括了哪些
    一、犯罪中止特征都包括了哪些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中止的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中止的时间性,是由中止的有效性决定的,即“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决定了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中止不能发生在既遂之后,但如果对犯罪既遂缺乏合理解释,也可能人为地限制中止的成立范围。(二)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行为人中止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出于真诚悔悟,有的因为对被害人产生同情之心,有的由于惧怕刑罚处罚,有的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如此等等。一方面,不能将引起行为人中止犯罪的原因,当作行为人意志以外
    2023-04-28
    379人看过
  • 犯罪特征有哪些,诬告陷害罪的犯罪特征是什么
    一、犯罪特征有哪些犯罪特征有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我国刑法之所以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是因为该行为危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现,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但并非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为刑法所禁止,并具有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即达到了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犯罪行为同其他违法行为一样,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来说,则要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二、诬告陷害罪的犯罪特征是什么诬告陷害罪的犯罪特征是:1.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里所说的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具体表现为对公民人身自已的
    2023-02-22
    371人看过
  •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的特征有
    一、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的特征有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的特征有如下: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这一特征揭示了犯罪行为的本质,即任何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均因其对社会造成了实际或潜在的危害。我国《刑法》之所以确立某一行为为犯罪,正是基于其危害了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考量。同时,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也是衡量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关键标准。2.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这一特征体现了犯罪行为与法律的紧密联系,即犯罪必须是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并非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只有那些被刑法明文禁止,并具备特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3.犯罪还应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一旦犯罪行为被确认,犯罪者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接受刑罚的制裁。这是犯罪行为区别于其他违法行为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社会公正、预防犯罪的必要手段。二、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是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
    2024-08-12
    85人看过
  • 了解犯罪中止的特征和特点
    犯罪中止的特点如下: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2、或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预防犯罪结果的发生;3、行为人主观上决定暂停犯罪;4、行为人客观上决定暂停犯罪;5、暂停犯罪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处罚原则:对中止犯,无损害者,应免除处罚;对损害者,应减轻处罚。犯罪中止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
    2023-07-08
    228人看过
  • 犯罪中止能否免除起诉,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犯罪中止能否免除起诉犯罪中止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作出不起诉决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二、犯罪中止的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
    2023-04-18
    89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要符合下列特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5-14
    220人看过
  • 犯罪中止和犯罪放弃一样吗,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放弃一样吗如果行为人在自己认为不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而放弃犯罪,则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即“欲达目的而不能”)。自动,即自己主动,放弃,即抛弃、丢掉的意思。所谓“自动放弃”,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它表现为行为人认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行停止犯罪的进行(即“能达目的而不欲”)。二、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
    2023-06-21
    273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现象。其主要思想是,中止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发生,可以在犯罪开始实施后、犯罪结束前暂停;中止是犯罪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由犯罪者自身决定并实施;中止不仅是内心状态的改变,也需要客观上的停止;无论什么样的暂停,都不发生行为人追求的犯罪结果,行为性质决定。犯罪中止的特点包括:1.暂停的时间限制:中止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发生,即在犯罪开始实施后,可以在犯罪结束前暂停;2.自发停止:犯罪中止是犯罪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由犯罪者自身决定并实施。停止犯罪,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3、暂停的客观性。停止不仅是内心状态的改变,也需要客观上的停止;4、暂停的有效性。无论什么样的暂停,都不发生行为人追求的犯罪结果,行为性质决定。 犯 罪 中 止 的 自 发 性犯罪中止的自发性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
    2023-09-04
    325人看过
  • 犯罪中止有哪些基本特点
    一、犯罪中止有哪些基本特点犯罪中止作为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中止犯罪的决意,这是犯罪中止的内在动力,是行为人主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的心理态度。2.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即行为人通过积极的行动或措施,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意味着中止行为必须是在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之前进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这是判断犯罪中止是否成立的关键要素。二、犯罪中止的处罚对于犯罪中止的处罚,我国刑法采取了从宽处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2.对于造成损害
    2024-07-30
    393人看过
  • 犯罪中止定义和特征
    法律综合知识
    《刑法》规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刑法》规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4-21
    134人看过
  • 犯罪中止存在共同犯罪吗,犯罪中止具有什么特征
    一、犯罪中止存在共同犯罪吗犯罪中止可能存在共同犯罪。例如,两个以上犯罪分子共同故意犯罪,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中,如果构成犯罪的,就属于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犯罪中止具有什么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1)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2)中止行为既可以作
    2023-04-18
    202人看过
  • 刑法犯罪中止构成损害的规定是什么?
    一、刑法犯罪中止构成损害的规定是什么?刑法犯罪中止构成损害的规定是自动做出不进行犯罪的行为,刑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
    2023-04-29
    261人看过
  • 犯罪中止严重还是未遂严重,犯罪未遂的特征有哪些?
    一、犯罪中止严重还是未遂严重犯罪未遂比犯罪中止严重,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是: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4、刑事
    2024-01-14
    337人看过
  • 刑法中盗窃罪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盗窃罪犯罪的主要特性具体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或窃取数额不是较大,但曾多次实施盗窃。3、犯罪主体多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一、倒卖赈灾物资构成什么罪倒卖赈灾物资构成盗窃罪。因为救援物资属于国家或者他人财产,倒卖救援物资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属于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
    2023-04-06
    24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中止犯罪有哪些特征及构成?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30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 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有哪些特征?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05
      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的特征主要有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时空性也就是说要求犯罪的暂时停止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停止的结果,而自动型也是必须是罪犯自己主动的结果而不是被迫的,而有效性就是罪犯当时的停止行为也终止了最后的犯罪结果。
    • 刑法中的身份犯有哪些特征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1-19
      1、身份犯是一类犯罪,不是指犯罪人或一般违法行为 2、身份犯是以行为人的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或量刑情节的犯罪 3、身份犯是由刑法规定的,不是由判例和刑法理论所认可的
    • 犯罪中止法和我国刑法特征的内容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8
      犯罪中止的特征有: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 2022年法律犯罪中止的特征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2
      犯罪中止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犯罪中止必须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