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计算公式:月薪12000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30 19:54:37 225 人看过

税前12000元要缴纳的税款可根据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减五险一金减扣除数)乘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来计算,假设五险一金已经扣除的情况下,工资应交个税金额=(12000减5000)乘25%减1005=745元。工资12000万元要缴纳的税款是745元,所以到手应该是12000减745等于11255元。

新个税计算方式

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的起征点改成每月5000元。还分了几类,5000元到8000元这类税率为3%,8000元到17000元这类税率为10%,17000元到30000元这类税率为20%,30000到40000元这类税率为25%,40000元到60000元这类税率为30%。

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自2019年1月1日起,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缴纳的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5: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纳税人相关文章
  • 个税计算通用公式
    2019年最新个税计算公式(含个税专项扣除):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五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举例说明:某某,北京人,35岁,独生子女,已婚,有房,但每月需还房利息3000元;有1个女儿,正在上小学;父母健在,父亲65岁,母亲62岁,均60岁以上。假设其月收入30000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3000元,新个税下,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30000-5000-3000)*20%-1410=2990元个税。根据专项附加扣除新政策,老李就可以享受住房贷款利息10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2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摊扣除额),所以:个税=(30000-5000-3000-1000-1000-2000)*20%-1410=2190元。一、2019个税减免税优惠政策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
    2023-02-22
    157人看过
  • 个税2023年计算公式
    一、个税2020年计算公式1.累计预扣法具体公式: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具体公式: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二、新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亮点1、起征点由3500调整为5000;2、启用新的税率,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4项收入,按年计税;3、新设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2023-05-09
    277人看过
  • 十三薪与年终奖扣税计算公式
    首先简要的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十三薪即年底双薪,它的发放数额计算方法是:若单位有这方面的规定则按规定执行,没有的话司法实践中按职工当年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基数,而年终奖的发放数额则由公司决定,具有不确定性。其次,两者的个税计算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十三薪应与当月的工资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而年终奖则不与当月的工资合并可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所以,从节税上来说,给员工发放年终奖更划算。举例来说,某公司一职工的月工资为6000元,若年底十三薪年底应缴纳的个税为:(60006000-5000)*20%-555=845一、劳动合同13薪条款要写吗?一般公司是把十三薪当做福利来发放的,所以大部分公司不会写进去,工厂为了招人可能会写,这个不做要求的。如果公司没有盈利,甚至负债状态,这个福利可能就不会发放了,不写也是为了规避风险,写了,有合同在,那就必须发放的。你可以咨询一下律师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一、年终奖的由来
    2023-03-26
    442人看过
  • 13薪个税计算方法
    一、13薪个税计算方法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二、十三薪是什么通常是指工作期满一年后,可以领取第十三个月的工资。一般情况下,13薪就是年底双薪,每年第12个月时,用人单位多向员工发放一个月的薪水。13薪不是奖金,而是和月薪性质相同,属
    2023-04-24
    332人看过
  • 2022年新个税计算公式
    一、2022年个税计算公式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400*20%-55
    2023-04-02
    351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
    一、202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首先明确扣除金额,子女教育1000、继续教育400、大病医疗(未知)、住房贷款利息1000、住房租金1500、赡养老人2000,合计5900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8万/月,那么扣除五险一金大约1.4万剩余,然后减去5000元起征税和5900的专项扣除,你还剩3100元,之后按照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的个人所得税率计算就行,大概交税100元。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二、员工工资1、基本月薪和提成就是你的基本工资,这个每个公司都会和所招聘的员工讲的很清楚,需要注意的是:①一般企业的月薪是税前工资,如果你在之前的企业是税后工资,简历要求的也是指的税后的工资额一定要在面试的时候讲清楚,省的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②很多企业有规定绩效工资,这个也可能是个陷阱,也就是在和你谈好的工资额中抽出一定的
    2023-04-14
    362人看过
换一批
#财税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纳税人
    词条

    纳税人是指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纳税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城乡各... 更多>

    #纳税人
    相关咨询
    • 月薪12000元在深圳能开多少纳税税号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01
      应交个人所得税1145元。计算公式:应纳税收入=月薪、工资收入金额-下3500元(12000-3500)×20%-555=1145元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8年-2019年),工资收入适用于7级超额累计税率,税率为3%(3%)至45%(45%)。
    • 个税计算公式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0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6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000—5000)×3%—
    • 月工资20000元计算公式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9
      计算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扣除险金等项目后的月收入额-基本减除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000-5000)×20%-1410=1590元
    • 成本公式计算860元元税率6%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1
      860/1.06*6%=48.68元总共纳税48.68元
    • 12000元的增值税税额怎么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7
      增值税税负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税收负担的大小。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讲,只有相对合理的税负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纳税监管角度讲,在名义税率和税收政策一定情况下,实际税负过低,则有可能存在偷漏税问题,会引起税务监管部门的注意;从企业来讲,如果实际税负较高,企业也应该查明原因,加强纳税核算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含税销售12000元,假设税率为17%,销售额为:1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