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死亡工伤赔偿标准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50个月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成办发[2003]48号)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二、成都市社保工伤比例
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不同,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一类至八类职业,对应的缴费比例如下。
一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0.2%×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二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0.4%×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三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0.7%×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四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0.9%×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五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1.1%×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六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1.3%×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七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1.6%×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八类职业的工伤缴费比例=1.9%×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例如,成都市2019年的市月均工资为5425元,假设一类职工2017年的月均工资为3000元,处于成都市上年度月均工资的50%-150%之间,则单位应为该职工缴纳的工伤保费=0.2%×3000=6元。
-
昌都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与计算方法
202人看过
-
四川成都死亡工伤赔偿范围2023
424人看过
-
四川成都工伤六级赔偿计算标准2024
176人看过
-
四川成都市七级工伤保险最新赔偿计算方法2024
66人看过
-
四川成都市拆迁赔偿明细2024辽宁在线咨询 2024-08-31四川省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参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结合地区情况以及工伤事故发生时间具体确定。 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3〕42号)第十三条规定。 2003年12月31日前受到事故伤害或确诊患职业病的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已经按原有关规定处理了的不再重新处理;2004年1月1日以后应享受的工伤待遇按《条例》的规定执行。 2003年12月31日前受到事故伤害或确诊
-
2024四川省交通事故死亡如何赔偿海南在线咨询 2024-08-24近些年来,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多,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交通事故死亡赔偿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四川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四川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 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2、残疾辅助器具费=适用普通器具的合理费用; 3、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4、
-
2019四川工伤死亡赔偿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11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
-
四川省成都市2018工伤怎么计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1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
-
最新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死亡赔偿金的计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2(个别地区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不再区分城市、农村,统一按城镇标准计算) 1、受害人为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符合按照城镇居民索赔条件) 年龄≤60周岁: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20(年)。 年龄60-75周岁: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20-(实际年龄-60)}年。 年龄≥75周岁: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