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夫妻间因为性格不合、家庭矛盾、不孝敬父母等各种矛盾的逐渐累积或叠加而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如果双方无法友好协商达成离婚的话,其中一方可以进行起诉离婚。当一方起诉离婚时,只有得到立案受理方为有效。那么,起诉离婚怎么才算立案呢?
一、起诉离婚怎么才算立案之立案需要准备的法律文件
1、民事起诉状原件一式两份。
2、原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被告户籍证明或居住证明原件一份。
4、结婚证或存在事实婚姻关系的证明复印件一份。
5、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一份。
6、子女出生证或户口本复印件一份。
7、相关财产证明复印件一份。
8、案件受理费。
9、《授权委托书》原件一份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一份。
二、起诉离婚怎么才算立案之立案的流程
1、确定管辖法院。
2、立案大厅取号,带齐起诉所需材料面见立案法官。
3、受理审核。
4、交纳案件受理费。
5、换票、交票、立案完成。
原告拿着交款通知书法院留存联和银行开具的白色缴费单据,到法院的收费窗口换取诉讼费发票。法院的收费窗口将交款通知书和白色缴费单据收回,在给原告开具《人民法院诉讼收费专用票据》一式三联,原告将其中两联交给立案法官,将“交款人联”自己收存。立案法官收取原告的立案材料和两联《人民法院诉讼收费专用票据》后,立案完成,法院受理该案。
三、起诉离婚怎么才算立案之不予受理的离婚诉讼情形
1、不属于法院管辖的离婚案件;
2、依法在一定期间内不得起诉的案件。
我国《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零八十二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男方在此法定期限内不得提出离婚,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上述情况包括女方流产的情况在内。
3、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
-
起诉离婚怎么才算立案之立案需要准备的法律文件
202人看过
-
诉离婚怎么才算立案之不予受理的离婚诉讼情形
449人看过
-
怎么才能将离婚诉讼案件立案
202人看过
-
起诉离婚律师费怎么算才好
321人看过
-
怎么写离婚起诉书才算标准
362人看过
-
离婚起诉立案后怎么延长
323人看过
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 更多>
-
起诉费交了,算不算,立案离婚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6首先,必须的是离婚诉讼费用。案件受理费只是诉讼费的一种,是起诉时交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人民法院决定。 其次,除了案件受理费,在诉讼过程中产生的申请费鉴定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
-
起诉离婚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立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起诉离婚的条件包括: 1、当事人双方领有结婚证; 2、起诉离婚的提起,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均不得以起诉当事人的身份提出起诉,比如当事人双方的子女或者父母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对夫或妻提起离婚起诉; 3、提起起诉离婚的一方,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提起起诉离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
-
起诉离婚法院不立案怎么办,起诉离婚法院不给立案起诉书该怎么办?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2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对符合上述条件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应当开庭审理,离婚案件可以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
-
到什么地方去起诉离婚才可以立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0-24起诉离婚要去被告常住地的法院起诉。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起诉离婚需要去被告的常住地法院。但是,如果对被关押、失踪等宣告的人提起离婚诉讼,可以直接在原告经常居住的法院起诉。
-
非吸多少人才能起诉立案呢?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09非吸案符合立案标准的可以立案,与多少人报案没有关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