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身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有哪些
1.一般侵权的给付方式都是采用一次性给付;
2.分期付款方式,采用分期付款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完成赔付,并需要支付法定利息;
3.定期金给付方式,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不受有关赔偿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
二、人身损害赔偿金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三、人身损害赔偿款可否继承
人身损害赔偿不可以继承。人身损害赔偿并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但是需要注意的,在赔偿案件中,并不是只有受害人才有请求赔偿的权利,受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请求赔偿,所以即使受害人死亡的,其亲属也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损害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
-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方式,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赔偿哪些
337人看过
-
民事精神赔偿标准,精神损害赔偿支付方式有哪些
436人看过
-
违约损害赔偿与支付违约金有什么区别,违约损害赔偿的方式
387人看过
-
人身损害赔偿金是否可以分期支付?
94人看过
-
北京人身损害赔偿由谁支付?
286人看过
-
人身损害赔偿金等于人身损害赔偿金的计算
127人看过
-
损害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有哪些给付方式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6人身损害的物质损害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有一次性给付、继续给付和定期金给付三种方式。 (1)一次性给付方式: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A.判决一次性支付(付款)方式; B.判决分期付款方式:需赔偿权利人同意,应当加上法定利息。 (2)继续给付方式: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的,赔偿权利人(不受诉讼次数的限制)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
-
损害赔偿之人身伤害赔偿方式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25损害赔偿之人身损害赔偿方式:人身损害的物质损害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有一次性给付、继续给付和定期金给付三种方式。 一、一次性给付方式: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1、判决一次性支付(付款)方式; 2、判决分期付款方式:需赔偿权利人同意,应当加上法定利息。 二、继续给付方式: 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的,赔偿权利人(不受诉讼次数的限制)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
-
损害赔偿之国家赔偿方式有哪些损害赔偿的方式有哪几种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21损害赔偿之国家赔偿方式:一、支付赔偿金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支付赔偿金是我国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主要方式,国家赔偿责任在多数情况下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 二、返还财产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三、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指对受害人所遭受的合法权益的损失由国家加以恢复,使其回归到被侵害以前的状态的
-
什么情况下的人身损害赔偿金额要支付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9具体什么情况?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还需要增加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金额需要结合伤残等级、户籍居住、住院情况、家庭情况等确定。
-
人身权受到损害的赔偿方式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26一、人身权受到损害的赔偿方式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标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采用金钱赔偿方式。 2、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赔偿,包括侵犯健康权致公民身体伤害和侵犯生命权致公民死亡的赔偿。这两种赔偿均以金钱赔偿方式进行。 二、哪些行为应属于侵权行为 属于侵权行为的有以下几点: 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行为; 2.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行为; 3.高度危险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