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缓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52:19 193 人看过

死刑缓期执行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罚制度。它从无到有,从适用对象的特定到不特定,从不完整到比较完整,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死缓制度的确立,是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限制和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比较好的刑罚制度。毋庸讳言,透过司法实践检验,也暴露出死缓的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给司法适用带来了困惑,有继续完善的必要。

死缓的适用条件

死缓是死刑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刑种,是死刑执行的一种方式。《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由此说明,适用死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罪该处死,二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即在特定情况下,可有条件地不予处死。

1.什么是罪该处死,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这里说的罪该处死,有两层意思,一是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达到了应当判处死刑的程度,否则,不能判处死缓,只能判处死刑以外的其他刑罚。罪该处死是适用死缓的根据,也是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二是判处死刑是“应当”而不是“可以”,不是介于可判死刑与可以不判死刑之间,如果可以不判死刑,也就不能判死缓。这种准确理解,对于严格死缓适用条件,正确划清死缓与无期徒刑适用条件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罪该处死的“罪”?1979年刑法讲“罪大恶极”,1997年刑法改为“罪行极其严重”,如何理解,其含义是什么,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罪行极其严重”就是“罪大恶极”,只是文字作了修改,没有实质的改变。“罪大”是指犯罪行为及后果极其严重,给社会造成的损失特别巨大,它体现犯罪客观实害的一面,是社会对犯罪危害行为和危害后果的一种物质的、客观的评价。“恶极”是指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特别大,通常表现为犯罪分子蓄意实施严重罪行,犯罪态度坚决、良知丧尽、不思悔改、极端蔑视法制秩序和社会基本准则等,是社会对犯罪人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陈兴良著:《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139页。有的则认为,“罪行极其严重”不能等同于“罪大恶极”,两者内涵有显著区别。《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从这条关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规定看,“罪行极其严重”的“罪行”,仅仅是指决定刑罚之有无和轻重的犯罪行为及其客观危害后果,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则属于与刑罚的轻重相适应、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其他因素。“罪行极其严重”,只是强调客观上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后果一方面,而“罪大恶极”则同时强调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两个方面。因此,“罪行极其严重”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罪大恶极”。赵秉志著:《刑法总则问题专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76页。

我赞同后一种观点。任何犯罪的认定都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罪该处死的罪,亦不例外。立法者将“罪大恶极”修改为“罪行极其严重”,尽管在表述上更符合法律用语,但它在实体内容上,只讲犯罪的客观危害,忽略犯罪的主观恶性,其结果势必降低死缓适用条件,这与立法精神相矛盾,也与立法者的初衷和意图相悖。立法在死刑(包括死缓)适用条件上存在的这种缺陷,应尽快修正,如果还是停留在学理解释或者法官个案解释上,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弥补立法之不足,而且由于不具权威性,难以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导致司法适用上的混乱与失误。据此,建议由立法机关或者最高司法机关,从行为的客观危害性和行为人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两个方面,对“罪行极其严重”作出有权的扩张解释。这样的解释体现了我国对死刑适用从严掌握的精神,与“少杀、慎杀”的一贯刑事政策相一致,也与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相吻合。

2.何谓“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如何理解和掌握?这是适用死缓的另一个条件。如果说前一个条件是形式要件的话,那么后一个条件可以说是实质条件,这是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基本根据。掌握了“什么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条件,也就把握住了死缓同死刑立即执行的界限。胡云腾著:《死刑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6页。

什么情况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条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这不能不说是法制建设中的一件憾事。应尽快通过对死缓适用的从宽条件作出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以克服司法适用上的不平衡、不统一,限制或减少对死刑的适用,最大限度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在没有立法的情况下,司法实践如何具体掌握这一条件?考察“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同样要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察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也要考察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罪行极其严重”反映在客观社会危害和主观恶性上,好比是一个区段,在这个区段内有高段也有低段,只要罪行的客观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达到这个区段的标准,就应当判处死刑,这是罪的定性分析。然而在这个区段中又有危害程度、恶性程度的不同,如果是处于低段,应判死刑缓期执行的话,那么处于高段,就要判死刑立即执行,这是罪的定量分析。换句话说,犯罪人“罪行极其严重”,但其行为在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和其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均尚未达到必须立即执行的程度,则应被视为“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情况而适用死缓。

从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看,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特殊从宽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被告人具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如犯罪后投案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2)一贯表现较好,犯罪动机不十分恶劣,偶尔犯了特别严重罪的;

(3)被害人有过错,责任不全在被告人一方的;

(4)由于被害人的明显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引起被告人一时激愤而杀人的;

(5)行为人出于义愤而杀死多人的;

(6)被告人智力发育不全,属于有限责任能力的;

(7)在共同犯罪中,有多名主犯,其中的首要分子或者罪行最严重的主犯已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他主犯不具有最严重罪行的;

(8)涉及政治、外交、统战等国家根本利益需要以及对重大科技有特殊贡献的;

(9)有其他应当留有余地的情况。祝铭山主编:《中国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162页。

在实践中,这类“留有余地”的案件,主要是涉及证据问题,从现有证据看定不了,也难以否定,存在疑点,排除不了合理怀疑,虽有重大作案嫌疑但在证据上还不能“卡死”,为了留有余地,留下“活口”,通常是判处死缓。对于这种疑案能不能作为一种特殊从宽情节而适用死缓,存在质疑。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我认为,对于这种传统做法,原则上应当否定。

人民法院判案依据的是事实、证据。只有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才能定案,死刑案件尤应如此。所谓死刑案件要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是要求证据真实无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8: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死缓相关文章
  • 宪法审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把好审查定性关首先,对执行异议及复议,主要审查执行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即审查执行行为的合法性。执行行为的范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执行法院采取的执行措施、强制执行时应当遵守的程序、强制执行中作出的某些法律文书(包括应发出而未发出相应的法律文书,应发出但发出了错误的法律文书,不应发出而发出了某种法律文书等等,如进行民事搜查时未出示搜查令等)、其他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执行行为(如违法追加、变更被执行人等)。上述情形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还应当明确,对于新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对被执行人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在媒体公布不
    2023-07-16
    497人看过
  • 执行回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关于执行回转制度,在日常执行工作中遇到的案子相对而言较少,因此对此的研究、探讨也相对少一些,关于执行回转的有关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一百零九条、一百一十条有明确规定。在此笔者关于执行回转制度的完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执行回转的概念关于执行回转,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就执行回转作了原则性规定。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依据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由执行人员采取措施,强制一方当事人将执行所得到的利益退还给原来被执行人,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一种制度。二、发生执行回转的原因执行回转是执行程序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执行完毕拍,执行权利人的利益得以实现,执行程序也宣告结束,不会产生回转问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执行回转的情况才有可能发生。在日常的司法实践中,发生执行回
    2023-06-06
    97人看过
  • 我国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对物的追及制度,更是一项对物的追及制度的限制,由于我国目前的民事立法没有关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系统规定,但司法实践和有关单行法规,司法解释等承认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致使司法实务界在面对和处理此类纠纷时,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标准,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理论的匮乏;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不统一。“善意”的标准模糊不清;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不确定,动产债权、质权、抵押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缺乏理论上的深层次的探讨;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效力如何以及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举证责任不清,致使当事人举证困难,对第三人的权利保护难以落实等。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日趋重视,我国有必要建立完整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2023-05-01
    422人看过
  • 完善单位累犯制度适用的必要性有哪些
    单位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一定刑罚,经人民法院正式判决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内再犯应判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单位。这一概念的学理争议虽然不大,但许多学者直接跳过定义单位累犯概念这一阶段,进而研究单位累犯的构成,是不甚妥当的做法。因为在研究开始前对于研究对象外延内涵的确定,对于研究结果的精确性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单位累犯这个现代社会的毒瘤,正不断侵蚀着社会机体,在其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境下,我们必须为现行刑法打上预防单位累犯这一补丁。构建单位累犯是法典化的必然结果;增设单位累犯由单位犯罪的特性所决定;增设单位累犯规定,是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总之,为严密刑事法网,使刑罚更大限度地满足惩治和预防单位犯罪的实际需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必要在立法上尽早完善单位累犯制度。
    2023-06-12
    374人看过
  • 完善死刑案件证据证明制度
    在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下,死刑案件的审理进一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规定死刑案件二审一律开庭审理,也打破了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程序以书面审理为主的格局,死刑案件在证据问题上必然需要进行深入改革,证据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拟就死刑案件的证据制度的几个方面略作探讨。1、死刑案件开庭时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规定的十分原则,司法实践中证人也很少出庭作证,而死刑案件关乎人命,证人出庭作证不仅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也有利于法院在审理死刑案件时准确适用法律,显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当确保死刑案件开庭审理时证人的出庭率。笔者认为首先应修改现行诉讼法规定的证人出庭制度,减少弹性规定,明确死刑案件开庭审理时证人应当到庭作证,但证人、鉴定人死亡的或患严重疾病确实无法出庭的除外。其次,应明确
    2023-06-11
    193人看过
  • 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目前业主委员会制度在现实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业主委员会成立数量少)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业主大会履行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的职责,第十六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由于
    2023-06-10
    428人看过
  • 仲裁制度待完善
    仲裁制度
    同诉讼相比,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原则,具有省时、省钱、省事的简易性特点。仲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强调当事人的自治意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纠纷要提交仲裁委员会,必须存在双方当事人事先或者事后订立的仲裁协议。因此,当事人在消费合同中可以选择仲裁解决纠纷,也可以不选择仲裁方式,这都是当事人的自由。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根据《仲裁法》第17条之规定,该协议为无效协议,对另一方当事人不产生拘束力。商家一旦自愿与消费者签订仲裁协议,就应当严格遵循仲裁程序,认真行使自己的各项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尤为重要的是,当事人有权选择自己信赖的那些德高望重、精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仲裁员作为自己的仲裁员。当事人还有权共同选定双方都信任的第三名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如果仲裁庭组成人员中的仲裁员与对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或者私自会见对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请客
    2023-06-06
    293人看过
  • 完善缓刑适用的形式要件初探
    刑法规定了适用缓刑适用的三个实体条件,即:犯罪分子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刑法没有规定缓刑适用的形式要件。但是,犯罪分子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主观判断性太强,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是否适用缓刑难以把握。笔者试图从缓刑适用的形式要件入手,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进行初步探析。现阶段我国司法实践中,缓刑的适用直接由法院判决,法院认为犯罪分子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在宣判时直接予以宣告。这种缓刑适用方式势必会导致一些问题:首先,缓刑适用的透明度不高。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一般都是合议庭或者审判委员会根据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的三个实质要件,认为符合缓刑条件的,作出适用缓刑的判决。我国合议制度和审判委员会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其讨论案件的形式是不公开的,既便是当事人和辩护人也无法查阅合议笔录和审委会笔录,这样,对犯罪
    2023-06-11
    241人看过
  • 应当重视仲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我们现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落后国家如何面对和学习先进国家的仲裁制度?要实现东西方法律制度的融和,是一个知难而行更难的问题,仲裁也不例外。近现代法律意义上的仲裁起源于欧洲,而我国的仲裁才刚刚起步。有外国学者指出,我国仲裁机构虽然受案量很大,但是在仲裁制度的创新上却好像是乏善可陈。我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了仲裁制度,才有可能去创新。虽然北京仲裁委员会成立仅十年,但是在国际商事仲裁方面,其结合国际仲裁实践和本国国情,作出了很有创新性的规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一次在仲裁规则正式文本中使用了国际商事仲裁概念,而不是涉外仲裁。从广义上讲,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涉外就体现了国别性,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中心,而国际的含义就不同了,由此体现了北京仲裁委员会国际化的目标。二是在仲裁和调解的结合方面做的也很好,调解一直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制度,被誉为东方经验,但是在国际商事仲裁上是受到质疑的,因为若调解员与仲裁
    2023-06-06
    220人看过
  • 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完善
    安调解实践中存在缩小或扩大调解范围、违反自愿原则强行调解、程序缺失、效率低、方法简单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治安调解的范围模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治安调解基本原则缺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需求;治安调解没有或缺少相关程序规定;治安调解法律效力规定不明确,过于笼统;缺失调解无效和调解救济制度。应当从立法进行完善:确立治安调解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确定治安调解的案件范围和标准;设定简捷、高效的正当调解程序;重新设定治安调解的效力;确立调解无效和调解救济制度。并应改革与完善治安调解执行制度:正确认识治安调解的价值,努力提升办案民警的基本素质;创新治安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上访及申诉现象;建立治安调解的奖惩与监督制度如需全文,填写下表
    2023-04-24
    440人看过
  • 我国仲裁机构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现行的仲裁立法,除了我国政府与其他一些国家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有关于通过临时仲裁机构组成的仲裁庭解决有关争议的规定外,《仲裁法》中尚无关于临时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规定。我国《仲裁法》上只就常设仲裁机构作了规定,并无有关临时仲裁的规定。这不能说不是立法上的一个缺憾,而我国在临时仲裁机构上的缺乏,正是这一立法所产生的后果。随着我国仲裁事业的逐步普及与深入,临时仲裁制度和临时仲裁机构,也应当逐步地为我国法律所认可。在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上,仲裁的概念既包括机构仲裁,也包括临时仲裁。联合国贸法会在1976年制订的《仲裁规则》,其本意主要是为了满足临时仲裁的需要,尽管许多仲裁机构均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该规则。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上,尽管机构仲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临时仲裁也有方便快捷、为当事人节省费用的特点。特别是一些争议金额不大当事人有希望尽快解决的案件,他们更希望找到一位双方均信赖的专家,在最短
    2023-06-14
    253人看过
  • 减刑假释刑罚制度的完善与出路
    本文介绍了减刑假释刑罚制度的完善与出路系列相关内容,建立有效的制度,强化制度的作用,能够切实维护监管秩序,有效落实减刑假释政策。(一)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制度是硬约束,制度具有不因人的变动而不变色的作用,制度能够使坏人变好人,建立有效的制度,强化制度的作用,能够切实维护监管秩序,有效落实减刑假释政策。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减刑考验期制度、财产刑履行情况与减刑假释挂钩制度、减刑假释听证会制度,将这些制度不断予以完善,充分发挥这些制度的作用。二是出台规定,对困难证明的出具单位、条件、格式、程序予以严格规范,一方面只有达到低保条件的人员,并有当地县民政部门开具的困难证明才能认可,不能随便哪个单位都可以开具困难证明,另一方面是法院要制作统一的、规范的困难证明格式,供服刑人员和民政局使用,同时法院要尽到审慎义务,认真审查困难证明的真伪,确保这项制度不被滥用、不走样。三是建立司法救助执行基金
    2023-04-22
    366人看过
  • 入世与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入世与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完善今年我国入世谈判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要遵守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TRIPS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必须遵守和执行的协议之一。从整体上看,TRIPS可以说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中涉及内容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公约。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其势必对我国入世前后的知识产权立法、司法、执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其基本要求及我国现有商标保护制度与之的差距,对我国企业入世后更好地保护和运用自己的商标是很有必要的。同其他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一样,TRIPS的实体内容为三类:一是基本原则;二是最低要求;三是一般要求。前二类是全体成员必须遵守或达到的,第三类成员可选择适用。我国的商标保护体系的建立应当说是颇有口碑的。自1982年我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商标法》诞生,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取得了显
    2023-06-01
    70人看过
  • 完善与改进现行的股票期权制度
    国内外现有的股票期权制度大都规定股票期权授予日当天标的股票的市价即为股票期权的交割价格,也就是行权价格,而行权价格又是决定股票期权收益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高管人员有强烈的动机去压低授予日当天的股票价格,以便提高其股票期权的未来收益,在这一时点上股票期权并没有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反而大大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正如国外研究表明,高管人员可以在期权授予日之前通过调节可操控性应计项目或者发布不利消息来打压授予日当天的股票价格,更有甚者,一些公司的高管人员采取日期倒填等欺诈手段非法确定期权的行权价格。这些做法都是管理人员为了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所采取的不同程度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机会主义行为往往源于人们的短视性,通常都是短期行为,如果把事物的决定期限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里,机会主义行为将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因此,我们只需要把时间放长一些,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内确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就可以基本
    2023-06-09
    19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缓
    词条

    对于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适用死缓的条件有两个: 1、罪当处死,这是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这是区分立即执行和缓期二年执行的界限。... 更多>

    #死缓
    相关咨询
    • 如何完善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和制度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13
      取保候审是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对该条规定的第一种情形,在理解及执行上均不存在异议,但对第二种情形,由于各人理解不同,执行各异,影响法律的严肃性。■进一步修改完善取保候审的条件
    • 完善时效制度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6
      即使员工退休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终止,依然有权利通过仲裁手段申请自己应得的权利。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从原有的60天增加到1年,即自5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而涉及劳动报酬的争议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仍然可以向仲裁部门提出申请,但是需要提醒劳动者的是,一定要注意时效问题,要在终止合同之日起1年之内提出,否则,超出1年时效的,劳动仲裁部门
    • 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制度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3
      关于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每个人有其对婚姻的独特期望,有的人是因为相爱而结婚,有的人是因为家庭压力而结婚,也有的人是因为贪图对方的财产而结婚。婚前财产公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那些贪图财产的人提供了一个保护伞,而并不是为爱情提供保护伞!当然,婚前财产公证对婚姻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婚前财产公证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有了保护自己权利思想的同时也使本来现实的现代爱情和婚姻关系变得更现实,它提醒人们,爱情并不是理
    • 现行的死缓制度适用什么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5-24
      (1)适用条件: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要件: ①罪行极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 ②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2)死缓考验:刑法第五十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
    • 一部完善的企业制度与一部完善的制度应当反应在两个方面应当反应?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9
      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法规性保障,没有制度的企业很难想象会乱成个什么样子。可现实中我们见到的制度要么是过于完美了,要么是过于呆板了。一部完善的制度应该反应在两方面:适合企业实际,最大激发集体的创造潜能。做到第一方面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做到第二件更难!首先要求人们改变对制度的狭义思考:它不仅仅是约束性的东西,也必须是有激励作用的。有时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制度里几乎全是如何罚,如何奖的很少,这就是狭义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