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罪执法主体包括哪些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22 03:31:53 56 人看过

在侵害民警罪之范畴内,被称为执法主体的工作人员,通常系指正在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警察。

在这一特定语境中,“人民警察”涵盖了诸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以及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等部门的相关从业者,同时也包括了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这些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代表着国家法律的尊严及社会公共秩序,因此依法享有法律所赋予的特殊保护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01: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袭警罪中暴力威胁的方法包括哪些
    在构成袭警罪之暴力胁迫途径中,通常涵盖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如下几种情景:实施以暴力形式针对正在依法行使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袭击,如采用殴打、捆绑、伤人等直接涉及警察人身权益的行为方式;抑或是运用诸如持械威胁、驾驶机动车撞击等等攻击性与风险性较大的策略。同时,以威胁方法干扰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例如以危害警察及其家属生命安全、损害警察声誉等作为威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
    2024-08-07
    159人看过
  • 袭警罪包括警务辅助人员吗
    一般来说,袭警罪并不包含警务辅助人员的范畴。而在法定意义上,袭警罪中所涉及到的“警察”特指持有合法执法资格的正规警察。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如果警务辅助人员受警察指挥与领导,按照法律程序实行他们主管范围内的职责时,若遭遇了暴力袭击,那么他们将有可能被视为袭警罪的参照对象,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
    2024-08-21
    412人看过
  • 袭警应该怎么量刑,袭警行为包括哪些
    一、袭警应该怎么量刑1、袭警可能会涉嫌袭警罪。主要看对该警察造成的损害有多大。人身伤害越大,刑期越长。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袭警行为包括哪些袭警是指用暴力手段对正在执行警务的人民
    2024-01-28
    315人看过
  • 袭警罪包括哪些情形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修改为:“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具体哪些情形构成袭警(一)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实施下列行为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规定的“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应当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1.实施①撕咬、②踢打、③抱摔、④投掷等,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的;2.实施⑤打砸、⑥毁坏、⑦抢夺民警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警用装备,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的;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虽未实施暴力袭击,但以⑧实施暴力相威胁,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醉酒的人实施袭警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教唆、煽动他人实施袭警犯罪行为或者为他人实施袭警犯罪行为提供
    2024-01-07
    234人看过
  • 袭警罪量刑七种情形包括哪些
    在我国司法体系中,对于袭警罪行的判定有以下七种情况:1.以抓挠、脚踩、搂抱、抛扔等方式,对警察的身体进行直接打击或攻击的行为;2.通过打击、摧毁、抢夺警察现正使用的警务车辆、警械以及其他各类警用设备,从而对警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行为;3.使用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或危险物品,对警察进行攻击,或是开车撞击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的行为;4.召集多名人员对警察进行围攻或袭击,或者是对两名及以上的警察同时发起攻击的行为;5.在造成他人受伤、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受损,甚至导致犯罪嫌疑人逃跑、销毁证据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对警察进行攻击的行为;6.在众多群众围观的场合下,对警察进行攻击的行为;7.除上述情况外,其他情节严重,足以构成袭警罪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
    2024-08-19
    352人看过
  • 交警是袭警罪的主体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中国并无关于袭警罪的相关法律规定,然而,任何针对警察的暴力行为,只要造成轻伤及以上伤害程度,便应按照伤害罪进行认定;推搡或其他类似性质的举动都将被视作妨碍公务罪处理。妨碍公务罪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1)犯罪主体为普通公民;(2)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红十字会等机构的正常公务活动;(3)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4)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通过暴力、威胁等方式阻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虽然未使用暴力、威胁手段,但却对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国家安全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的行为。对于袭警罪的量刑标准,具体如下:1、对于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者,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若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害其人身安全的,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以暴
    2024-04-29
    96人看过
  • 袭警罪主体有没有辅警
    法律综合知识
    关于袭警罪这一主题,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其主体范围应囊括辅警在内。尽管辅警并非正式警察编制内成员,但他们在依法履行公务过程中,同样代表了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因此,当有人对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辅警实施暴力袭击行为时,只要满足袭警罪的构成要素,便应按照袭警罪予以定罪量刑。法律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有着明确的规定,旨在保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
    2024-07-27
    360人看过
  • 袭警罪包括便衣警察吗?
    一、袭警罪包括便衣警察吗?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袭警罪是指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严重危害行为。袭警罪确立!袭警者最高刑罚七年!二、袭警罪的确立(一)、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实施下列行为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规定的“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应当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1.实施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的;实施打砸、毁坏、抢夺民警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警用装备,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的;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虽未实施暴力袭击,但以实施暴
    2024-01-23
    476人看过
  • 贪污罪包括哪些主体
    贪污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以及经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是从事公务。这里的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履行组织、领导、监督、具体负责某项工作等职责。贪污罪如何界定1、犯罪客体,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2、犯罪客观方面,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是贪污罪区别于盗窃、诈骗、抢夺等侵犯财产罪的重要特征;3、犯罪主体,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4、犯罪主观方面,贪污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贪污罪主体中的共同犯罪问题关于贪污罪主体的共同犯罪问题,立
    2023-08-02
    55人看过
  •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主体包括哪些
    1、案外执行异议的主体有案外利害关系人。2、有主张特定实体权利——所有权或者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主体,才具有案外人执行异议的主体资格。3、相关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执行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第二百二十七条案外人异议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
    2023-04-21
    123人看过
  • 袭警罪的保护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袭警罪的保护范围主要涵盖了那些正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的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以及执法尊严。这其中既包含了警察在行使如抓捕犯罪嫌疑人、开展日常巡逻等常规执法职能时期的安全与权威,同时亦囊括了应对突发事件、维持社会稳定、及贯彻交通管理政策等各类艰巨的警务工作任务。任何针对警察的严重暴力行径、使用暴力工具或者运用威胁生命的方式来阻挠警察执行公务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作犯下袭警罪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
    2024-08-07
    464人看过
  • 不以袭警罪论处的情形包括哪些
    对于那些显而易见,影响力并不大且不能被认定为犯罪的袭警行径中,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这些事件中,当事人仅仅进行了轻度的身体接触,并没有对警察的人身安全或者执法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干扰和阻碍。此外,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并无任何袭警的意图,例如由于误解或者突发状况引发的冲突,那么这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情况来考虑。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警察的执法行为若存在明显的违法违规现象,从而促使行为人采取了过激的应对措施,那么这种过激行为仍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合理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
    2024-07-25
    370人看过
  • 袭警罪入刑的积极意义包括哪些
    新修订的《刑法》并没有袭警罪的罪名,仍然是属于妨害公务罪。但是修订之后明确了依法从重的犯罪手段,让袭警的犯罪行为有法可依,也大大提高了从重处罚的幅度。袭警罪入刑并正式施行,让民警执法更有底气,也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足。此外,这条法律的修改是在公安民警的金色盾牌上增加了一层保护罩,大力震慑那些不服从公安现场执法的人。《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2024-05-08
    115人看过
  • 袭警执法人员什么罪
    法律综合知识
    对于实施攻击警察的执法人员,他们将有可能犯下袭警罪行。所谓袭警罪乃是对正在依法执行其职务的人民警察所进行的具有暴力性质的攻击行为加以界定的概念。这样的暴力袭击警察行为不仅会对警察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侵害,而且还会对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国家法律权威带来极大的伤害与挑战。在对袭警罪行的认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包括对"暴力袭击"程度的明确判断,以及行为人本身的主观恶意意图是否明显这两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
    2024-08-17
    13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主刑犯涉嫌杀人罪和袭警罪都包括辅警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02
      袭警罪的保护对象不包括辅警。但是,如果辅警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如在警察现场被殴打、阻止,实施殴打等行为的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罪名可能是妨碍公务罪。《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袭警犯罪中警察的范围: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警察实施下列行为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规定的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显,警察这个词可能不包括辅警。此外,袭警罪规定:暴力袭击依法执行职务的
    • 妨碍交警执法行为罪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25
      撞上交警、阻碍交警执法,情节严重的,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嫌,要负刑事责任。《》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
    • 盗窃罪主体有哪些人包括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7
      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即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袭警的司法解释都包括哪些内容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17
      袭警罪的司法解释内容包括袭警罪的行为方式、袭警罪的量刑标准等。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厉的惩治行为人袭警的行为的,但是不是所有的袭警行为都是会被认定为犯罪的,只有在达到了法定的立案标准的情况下,才会被刑事处罚。
    • 贪污罪的主体包括哪些人? 各主体的主体是谁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24
      贪污罪的主体包括: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3、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委托,管理和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