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地区来定,产假158天生育津贴只有98天是很正常的。女方可以在享有国家规定98天产假基础上,再次享有60天产假奖励。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在女职工产假期间就有生育津贴,所以在产假延长至158天的,在延长期限内仍然可以依法领取生育津贴,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一、生育津贴后60天公司补贴标准
生育津贴是给公司的,领生育津贴不能再领工资了。生育津贴和工资是有冲突,一般来说,单位发放了生育津贴就不再单独发产假工资,也就是说生育津贴相当于产假工资。产假最多可休180天,其中国家规定产假98天,符合地方规定的可延长为158天至180天。
二、生孩子后国家规定的产假是多少天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计划生育条例》,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女职工,普遍给予了延长一定产假期限的奖励。例如《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最新规定: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也就是说山东女职工产假158天,丈夫护理假7天,均按正常出勤发放生育津贴或者工资及福利待遇。
三、国家产假规定是多少天
女方最高可有158天产假,男方最高可有25天产假。根据我国法律,女职工生育可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因此女方产假最高可达到158天,男方最高可达25天。
-
生育津贴发98天剩下公司承担
188人看过
-
生育津贴怎么计算2023?生育津贴计算方法如下
328人看过
-
什么是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怎么算
330人看过
-
生育津贴怎么算?各地区生育津贴的算法是什么
395人看过
-
晚育津贴怎么算的?晚育津贴和生育津贴有什么区别
131人看过
-
天津市60岁独生子女补贴怎么算?
275人看过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
哪些叫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怎么算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4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
-
生育津贴从生育日当天算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91、国家规定的产假已从90天调整为98天了。如果属于晚婚晚育的,或者难产等的,还可以相应按个地方政策增加。 2、没有尽到缴纳社保的义务自然不能享受社保的待遇。所以今后“生育补贴”就不能获得。但是费用和工资的全部由单位承担。 3、如果今后发生的事态有悖国家法规的,你们可以向劳动部门和社保部门投诉或主张自己的权益的。
-
怎么计算生育津贴的产假天数?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6二、待遇核付项目及标准 女职工 1、生育津贴 以生育(流产)时的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人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按规定产假期计发。 生育津贴=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人平均缴费工资÷30(天)×产假期天数
-
生育津贴的计算公式,生育津贴如何计算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5生育补贴标准按使用者上年度员工月平均工资基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生育补贴=员工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资基数/30*享受产假天数。 具体规定,如果女性员工产假期间的生育补贴已经加入生育保险,则根据使用者上年度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如果没有加入生育保险,则按照女性员工产假前的工资标准由使用者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医疗费用,根据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
在天津生育津贴怎么算? 具体点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31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天X假期天数。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1)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2)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