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辞退不当的法律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14:43:11 252 人看过

辞退不当的后果如下:

1、员工辞退不当会直接加剧被辞退人员与企业的矛盾,被辞退人员会在公司和行业内传播对原公司的不满,影响企业的声誉。统计显示,强烈的不满至少会传达给25人,间接传播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被解雇的人从事与媒体密切相关的宣传、营销等工作,不良传播将进一步扩大。不良口碑传播会影响企业招聘新人,影响内部团结。如果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导致高级管理人员或有一定影响力的管理者跳槽到竞争公司或者鼓励他创办类似的公司,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一个铁杆对手;

2、辞退不当的另一个重要负面后果往往被管理者忽视——内部影响。辞退不当会让在职员工感到不安全,担心自己是否会像被辞退者一样结束。其他员工很容易把别人的经历放在自己身上,然后推测管理者的做事方式和能力;

3、不信任管理者和公司,影响公司凝聚力。很多管理者在辞退普通员工时比较随意,其实杀鸡往往会看猴子,所以辞退普通员工也不能马虎。

被单位辞退后的补偿

用人单位因为无过错辞退劳动者,需要按照以下标准赔偿,如果是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劳动者的,应当按照以下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如果是因为劳动者过错而辞退劳动者,则不需要赔偿或补偿。

辞退员工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04: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辞退相关文章
  • 辞退员工的单位是否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第六条,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作出辞退、辞退、辞退、终止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30日,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作出的辞退、开除、辞退等决定引起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有责任为自己的请求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由发包人控制和管理的,发包人应当提供;用人单位未提供资料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规则第十三条是当事人有责任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由发包人控制和管理的,发包人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照本细则第十七条的规定无法确定举证责任的情况下,应当承担第
    2023-05-07
    326人看过
  •  单位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并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预防发生职业病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同时,用人
    2023-08-24
    154人看过
  • 用人单位辞退不当的情况有什么样的
    一、用人单位辞退不当的情况有什么样的用人单位辞退不当的情况:员工没有重大过错,并且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还未进行离职前的健康检查的;员工在该单位患职业病的;或者员工非因工负伤,还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况具体有什么样的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况,(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2024-01-31
    186人看过
  • 辞退当月的社保单位给交吗
    辞退当月的社保单位给交。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有签署劳动合同,合同中又包含社保缴纳的,员工在职期间都要为其缴纳社保。社保费用是企业理应为员工缴纳的,是公司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表现之一,员工被辞退之后也要记得将自己的五险及时转移到下一个单位中。《中华人民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024-05-18
    409人看过
  • 违法辞退孕妇的后果应当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一、违法辞退孕妇的后果是怎样的违法辞退怀孕妇女的,要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的2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二、违法辞退孕妇不赔偿怎么处理1.与用人单位协商: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尽量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2.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无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问题,可以向当地
    2024-03-12
    70人看过
  • 单位犯罪单位吊销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单位犯罪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与其他的民事主体的犯罪行为不同,此时受害群体一般是比较广的,故而此时一般会通过向司法机关起诉的方式,解决纠纷案件,我国刑事法律,关于单位犯罪单位吊销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单位犯罪单位吊销的法律责任:(一)未追诉犯罪单位是否合法根据2001年1月《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于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案件,检察机关只作为自然人犯罪案件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与检察机关协商,建议检察机关对犯罪单位补充起诉。如检察机关不补充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依法审理,对被起诉的自然人根据指控的犯罪事实、证据及庭审查明的事实,依法按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并应引用刑法分则关于单位犯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负刑事责任的有关条款。”2002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
    2023-04-20
    385人看过
  • 孕妇被辞退如何赔偿,单位不能辞退孕妇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到期,单位不得终止合同,而是应当续延原合同至一年哺乳期结束为止。单位单方面辞退处于孕期的员工是违法的,被辞退的员工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不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的,单位应当按照其在该单位的工龄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孕妇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1990年7月18日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
    2023-02-04
    365人看过
  • 单位辞退不给开辞退证明是否合法
    不合法,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应在辞退的同时,给予补偿,并开具离职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公司不能随意辞退职工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条件作出了严格限制外,第42条还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
    2023-06-21
    394人看过
  • 用人单位要求员工主动提出辞职,单位负法律责任吗?
    用人单位要求员工主动提出辞职,如果劳动者主动辞职的,用人单位是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1、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2、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3、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二、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不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2023-03-17
    223人看过
  •  单位涉及逃税罪的法律责任
    该段内容讲述了纳税人或公司采取欺骗或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30%以上将会被判处刑罚和罚款的情况。同时,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纳税人或公司采取欺骗或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如果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将会被判处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3. 逃税罪刑事责任:主刑与附加刑的区别逃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逃避国家税收的行为。对于逃税罪,我国刑法采取了主刑与附加刑并重的刑罚体系。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有期徒刑的刑期最高可达20年,拘役最高可达3年,罚金则根据逃税数额的一定
    2023-08-19
    369人看过
  • 员工能否随意被单位辞退?单位是否有任意辞退权?
    单位是不能任意辞退员工的。单位不能任意辞退员工。单位与员工一旦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就需要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只能依法依合同解除已生效的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的,应赔偿劳动者经济赔偿金。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如果发现劳动者有违纪违法,按照双方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法律规定,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根据劳动者的事实行为,依法严格规定的程序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而非任意的辞退员工。公司可以随意辞退员工吗公司不可以随便辞退员工,除特殊情况外,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等。如果符合《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六)4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八)87条
    2023-07-17
    286人看过
  • 单位集资诈骗单位负责人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单位集资诈骗单位负责人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量刑。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这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所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募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所谓“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等手段。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
    2023-06-12
    60人看过
  • 离职单位不出具离职证明的法律责任
    附随义务也是法定义务,违反法定义务当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0条、89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出具离职证明的,需承担两种责任:一是行政责任,即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二是赔偿责任,即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需承担赔偿责任。一、离职证明丢了怎么提取公积金1、需到原单位重新补办一份离职证明。2、住房公积金提取所需资料各地都不一样,需以所在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求的为准。3、提取公积金所需资料中离职证明大多数公积金管理中心都是需要的,建议可以到原单位人事部门,和人事部领导协商重新开具。4、若原单位已不在或者因其他原因补办不了,建议咨询所在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否能够以其他形式提取或者办理转移。二、离职证明的相关规定1、我国现行法律尚没有关于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的完整、明确的规定,只有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从办理失业保险登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
    2023-03-19
    453人看过
  • 违法辞退员工的法律责任是哪些
    一、违法辞退员工的法律责任是哪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因此,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二是要求支付赔偿金。二者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要求。二、用人单位违法辞退赔偿金怎么计算?用人单位违法辞退要支付赔偿金,也就是经济补偿金的2倍(2N)。《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为了避免劳动争议纠纷的发生,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之前应当慎重考虑,确保辞退的合法性,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操作。同时,
    2024-01-27
    320人看过
换一批
#辞退解雇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辞退
    词条

    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 (1)违纪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内部规章,但未达到被开除、除名程度的职工,依法强行解除... 更多>

    #辞退
    相关咨询
    • 辞退职工单位负举证责任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28
      辞退职工单位负举证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单位的法律责任单位承担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3
      单位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手续,设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新设立单位必须自批准设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手续,设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单位录用职工,必须自正式录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管理中心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市(县
    • 用人单位的不当辞退有哪些情况?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9-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一)从事接触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
    • 单位行贿罪法律责任人谁担当?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5
      一、如何认定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 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单位,一般来说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依法成立、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性质的企事业单位。 然而,随着我国法制经济的发展,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的一些新的经济主体,他们的行贿行为如何定性?
    • 单位被迫辞退员工是否有责任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5
      如果系用人单位违约在先、导致劳动者被迫辞职的,用人单位不仅不可免除给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同时还负有相应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