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因此合同违约金不能确定一个明确数额的限额,只能在个案中根据对方的损失大小,并根据法律规定的其他因素来确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一、违约金能否超过全部损失
可以超过全部损失,只是有一个限制,当这个约定金额过分高于因违约而造成的损失时,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酌情予以减少。
(一)关于“过分高于”的标准,目前民法典中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个标准一般是30%。比如,违约造成损失100万,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如超过130万,就属于“过分高于”。
(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酌情对违约金予以调整减少的重要前提是当事人申请。当事人若未申请,根据意思自治和“不告不理”的原则,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是不会调整违约金金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违约责任的形式
(一)继续履行:违约方根据守约方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二)采取补救措施: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合理选择请求违约方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三)赔偿损失:违约方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守约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四)违约金:双方当事人可以在签合同时就提前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五)定金责任: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签合同时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
违约金上限是多少工程违约金多少
429人看过
-
施工违约金上限是合同额的多少?
453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20% 原则上违约金是多少
149人看过
-
违约金违约金是合同上限吗?
256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一般是多少是否有上限
393人看过
-
店铺房租合同违约金是多少的上限?
247人看过
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为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一种合同关系,称违约金合同。这种合同属从合同。主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是诺成合同,与定金合同不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违约行为发生,违约... 更多>
-
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违约金的相关法律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08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违约金的上限,合同约定一方违约时候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而合同违约金上限不超过标的的百分之二十。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减少或者增加。违约金的上限《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
-
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合同违约金的约定内容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26法定合同违约金上限低于损失30元%。当事人认为违约金过高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按照当事人的要求超过损失30人%适当降低标准。
-
合同违约金有没有上限,合同违约金是否有上限宁夏在线咨询 2023-03-09法律对于违约金的最高限度并没有明确的数额规定。但合同违约金一般是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
-
没写违约金合同上要写多少违约金合同山东在线咨询 2023-05-06合同中虽然没有约定违约金,仍然可以向对方请求损害赔偿。对于违约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违约方都应当给予赔偿。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
违约金违约金的比例上限有多少?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09违约金比例上限一般是实际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不能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违约金过高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