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打架的处罚:
1、缓刑期间打架如果构成轻伤或者以上伤害应当撤销缓刑,打架致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没有构成轻伤只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打架斗殴的处罚规定是什么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
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打架致轻伤的刑罚是什么?如何判处缓刑?
434人看过
-
打人行为在缓刑期间的处罚
82人看过
-
缓刑期间打架有影响吗
235人看过
-
缓刑期间打架对方私了
390人看过
-
缓刑期间打架可以调解吗
119人看过
-
缓刑期间跟人打架了会怎么样
73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缓刑期间打架被抓如何判缓刑江西在线咨询 2023-02-22缓刑期间打架,如果造成轻伤以上的,可能构成犯罪,会被撤销缓刑。如果是一般的治安违法事件,会被给予行政处罚。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
两年前的打架案, 在缓刑期间又被打架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8这不算在缓刑期内犯事。缓刑期内犯事(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两年前的打架案是在缓刑期前的案件,故而不属于缓刑期内犯事。两年前的案件按理说已触犯刑法,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这两项罪不但指您,也指对方,只是根据您们相应的伤势程度,您的量刑会重些。您们案件在派出所已记录在案,但派出所未移交法院,相应的处罚未判决。现在对方追究民
-
缓刑期间打架怎样处罚,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01法律分析 缓刑期间打架的处罚方式为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若是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
缓刑期间打架能调解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1缓刑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如果打架致人轻伤就会撤销缓刑。《刑法》第七十五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
为什么人在外打架没有缓刑之类的处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