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问题,主要是依据其所触犯的法律条款中规定的最高刑罚来进行判断和确定的。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犯罪行为,在经过了以下期限之后,将不再予以追究刑事责任:首先,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则在经过五年后,该犯罪行为便不再被追诉;
其次,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则在经过十年后,该犯罪行为便不再被追诉;
再次,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则在经过十五年后,该犯罪行为便不再被追诉;
最后,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则在经过二十年后,该犯罪行为便不再被追诉。
然而,如果在二十年后,司法机关仍然认为有必要对某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话,那么就必须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此外,盗窃罪的量刑幅度会因犯罪情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对于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涉案金额较大或者属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等情形之一的,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相应的罚金;
如果涉案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将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相应的罚金;
如果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会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相应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盗窃罪时效是多久,盗窃罪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160人看过
-
盗窃罪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盗窃罪和诈骗罪有哪些区别?
203人看过
-
法律上团伙盗窃判多久时间的
186人看过
-
普通盗窃罪多久过诉讼时效
186人看过
-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追诉期有多长?
351人看过
-
盗窃罪判多久,自首盗窃罪判多久
484人看过
-
盗窃罪追诉时效是多久, 如何认定盗窃犯罪追诉时效,追诉时效是多久甘肃在线咨询 2022-01-24盗窃罪追诉时效要根据实际情况分下列情况:1、《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
-
多次盗窃多次盗窃罪追诉时效有多久?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04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比如说盗窃罪数额较大,法定最高刑是三年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就是五年,而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就是二十年,从行为人最后一次实施盗窃终了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 盗窃罪怎么量刑处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23刑法关于追诉时效,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中国刑法还规定,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盗窃
-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和量刑的相关规定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4盗窃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犯盗窃罪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若过了二十年还未追诉的,除经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外,不会再追诉。《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
-
盗窃案件多久过时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8如果以前的没有判决,可以并案处理,但是对于特定年龄段的,可能不追究一般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另提醒广大网友,本律师团队包括周网龙律师及堰平律师事务所任何成员并没有向网友推荐介绍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有类似信息都是虚假的,建议广大朋友多留一心眼,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本团队成员或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上当受骗! 当前股票投资、期货交易类诈骗类案件较多,建请广大网友慎重应对各类商业广告信息,谨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