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阳合同是否会影响房屋买卖的合法性
会影响合同的合法性。房屋买卖中阴阳合同是违法的,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起诉阴阳合同要符合什么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阴阳合同需要的证据是什么
可以收集相关的合同文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八十三条 当事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的,申请书中应当载明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基本情况和申请的目的。\n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申请的,应当通知双方当事人。
-
阴阳合同是否会涉嫌违法买卖房屋
73人看过
-
阴阳合同是否会对房屋买卖涉及逃税问题产生影响?
392人看过
-
房屋买卖合同阴阳合同违法逃税吗?
50人看过
-
买卖房屋要避免“阴阳”合同
252人看过
-
房屋买卖避税阴阳合同的行为是合法的吗?
260人看过
-
民法房屋买卖是不是阴阳合同都有效的
181人看过
-
买卖合同被认定为阴阳合同了什么是房屋买卖阴阳合同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27在二手房交易中,“阴合同”显示买卖双方真实的成交价格,而“阳合同”则根据使用需要有所不同,一种是虚高的房价合同交给银行,以申请更多按揭贷款;另一种是填低房价的合同交给房地产交易中心过户,以便少交税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为达到避税或其他目的,向有关部门登记时用一张合同,通过少报价格或少报面积的方式,降低买卖合同标的,报低价格少纳税,称为“阳合同”;卖家与买家另签一份合同,作为实际支付交易金额的合约并实
-
阴阳合同属于合法房屋买卖合同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02房屋买卖合同阴阳合同违法。 阳合同无效,阴合同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根据具体案情判断。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即阳合同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即阴合同的效力按照有关法律进行; 符合法律条件的阴合同有效,双方应当执行,不符合条件的阴合同无效。无效合同自始不发生效力,当事人应当请求法院确认无效。
-
房屋买卖合同中“阴阳合同”的概念,“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9一、房屋买卖合同中“阴阳合同”的概念所谓"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即阴合同,一份对外即阳合同,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等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可以是书面或口头。"阴阳合同"在给当事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非常大的法律和税收风险。 二、“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 1、合同无效的风险合同法52条规定,
-
民法典规定房屋买卖的阴阳合同,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15一、房屋买卖的阴阳合同所谓“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等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可以是书面或口头。 二、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一般因为“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因不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而不发生效力,而“阴合同”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认定为有效合同,“阴合同”只要内容合
-
房屋买卖如何区分阴阳合同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23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