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土地租赁合同违约赔偿问题。若合同中未作约定,通常会依据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但损失赔偿额不应超过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且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1.土地租赁合同的违约赔偿问题,若在合同中没有约定,通常会依据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来进行赔偿。
2.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土 地 租 赁 合 同 解 除 损 失 赔 偿
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解除的情形有以下几种:协议解除、当事人严重违约或情事变更解除。协议解除需经双方共同协议,不违背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严重违约或情事变更解除则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法院解除合同。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的解除使基于原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但解除之前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有效。
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的违约赔偿问题,若在合同中没有约定,通常会依据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来进行赔偿。同时,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解除的情形有以下几种:协议解除、当事人严重违约或情事变更解除。协议解除需经双方共同协议,不违背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严重违约或情事变更解除则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法院解除合同。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的解除使基于原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但解除之前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有效。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
土地租赁合同解除的方式
458人看过
-
土地租赁合同解除的方式
223人看过
-
土地租赁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方案
318人看过
-
解除土地租赁合同如何赔偿?
347人看过
-
解除土地租赁合同该如何赔偿?
235人看过
-
解除土地租赁合同该如何赔偿
374人看过
土地租赁是某一土地的所有者所有权与土地使用者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相分离,土地使用者在使用土地期间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金,期满后,土地使用者归还土地的一种经济活动。 土地租赁有两种租赁方式,一是国有土地租赁;二是土地使用权出租。... 更多>
-
解除土地租赁合同如何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5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赔偿;合同没有约定的,按因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
土地租赁合同的解除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8(1)协议解除,即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或双方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原因发生,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协议,在不违背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协议解除原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2)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可能,或在合同生效后,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无故擅自违约,使得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成为不必要,并已经给无过错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且这种损失已无法弥补的,无过错方有权解除。 (3)情
-
租赁方可以解除土地租赁合同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11租赁方一般不可以提前解除土地租赁合同。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或者出现了当事人约定可以解除合同的事由、法定解除事由,租赁方可以提前解除土地租赁合同。
-
解除土地租赁合同后怎么赔偿?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28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赔偿;合同没有约定的,按因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
解除土地租赁合同该如何赔偿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30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确定赔偿;合同没有约定的,按因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