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婚姻不需要申请离婚,只需要依法判决属于无效婚姻,起诉的流程是:
1、向法院提起无效婚姻诉讼申请。
2、符合立案条件,准予立案后,由立案庭发出立案通知书。
3、法院受理案件后,将案件移送民事庭,进行审理。
4、民事庭受案后,向另一方发出传票,要求其在某个时间到庭应诉。
5、法院通过开庭审理,作出是否属于无效婚姻的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上诉。
一、什么情况可以申请无效婚姻
婚姻无效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随便申请,法律规定了有权申请婚姻无效的主体,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婚姻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
无效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民法典》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其中,婚姻当事人当然是指婚姻男女双方。而相比于婚姻当事人来说,利害关系人则是比较复杂的。根据相关法律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适用于申请婚姻无效:
1、以重婚为由的
其中的利害关系人为当事人近亲及基层组织。
2、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的
利害关系人为未达到法定婚龄者的近亲。
3、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的
利害关系人为当事人的近亲。
《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婚姻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
事实婚姻和无效婚姻的纠纷案件起诉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478人看过
-
当事人之间如何申请婚姻无效,婚姻无效程序是怎样的
68人看过
-
婚姻当事人有哪些无效婚姻
270人看过
-
宣告婚姻无效的当事人是谁
214人看过
-
当事人要求认定婚姻无效是起诉还是申请?
188人看过
-
诉讼离婚程序怎么走(婚姻起诉离婚的流程)
231人看过
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 1、男女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在我国,男方必须达到22岁,女方必须达到20岁; 2、男女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已经与他人登记结婚。也就是只有未婚者才能结婚,有配偶者重婚的,后一段婚姻无效; 3、男女双方之... 更多>
-
当事人之间如何申请婚姻无效,婚姻无效程序是怎样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08婚姻无效申请程序:夫妻一方申请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后,经审查确实婚姻无效的,应当依法作出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原告申请撤销诉讼的,不予许可。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经审查确实婚姻无效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婚姻无效,并依法作出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亲属关系禁止结婚;(三)未达到法定婚龄。
-
无效婚姻的起诉人一般都是什么人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17展开全部婚姻的无效分为两种情况即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而你说的这种未达法定婚龄的属于相对无效的情况。无效婚姻只有经过法院宣告无效以后才能是无效,如果未经宣告则不能认定其无效。而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有权申请人则是指婚姻当事人以及在未成年一方当事人的近亲属(父母、成年兄姐、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这些有权申请的人没有申请的话那么这段婚姻还是有效的。一般法院是不会主动去宣告的。他们有子女不能成为阻却婚姻无效
-
无效的婚姻起诉书应当怎么写山东在线咨询 2021-04-15申请人:被申请人:申请请求:请求宣告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婚姻无效xxx.事实与理由:xxxx,故此,请求法院宣告婚姻无效。此致xxxx人民法院申请人:xxxx年xx月xx日
-
如何起诉离婚无效婚姻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011、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应根据导致婚姻无效的原因与理由提供相应的,能证明导致因婚姻无效的证据及相应的材料。主要材料为结婚证和双方的身份证,以及能够证明该婚姻属于重婚的证据等等。 2、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理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要提供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和其他能证明夫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等。 3、以婚前前患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且婚后难以治愈的为理由申请宣告婚
-
无效婚姻中的当事人有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0无效婚姻中的当事人没有继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