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造谣传谣六种情形将追刑责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08:25:42 416 人看过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9日将出台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有关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量刑标准。这一司法解释将于29日上午10时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对外公布。届时,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吕广伦、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将出席发布会,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情况。

炸弹满天飞虚假恐怖信息频刺激公众神经

近年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呈明显上升态势,已成为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发案率较高的犯罪之一,特别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安全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扰乱民航飞行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

确如其言,仅今年以来,国内就曾连续发生多起机场航班诈弹事件,影响数十架次航班。为此,最高检今年6月初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准确把握犯罪构成要件,依法引导取证,确保从重打击。

该则通知进一步明确,编造虚假恐怖信息以后向不特定对象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或者致使航班无法正常起降,破坏民航正常运输秩序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除航班诈弹之外,其他方面的炸弹也频频刺激公众神经。今年7月中旬,三名传播有人要炸北京地铁等谣言的嫌疑人被北京朝阳警方刑事拘留,而女歌手吴虹飞因扬言炸建委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一事,更是引发各界强烈关注。

将明确量刑标准遏制虚假恐怖信息犯罪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增设的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由于无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在办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案件时执法标准不统一,检察机关也常常遭遇认定难,如此类犯罪中编造行为和故意传播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认定不清以及处理本罪与他罪的关系问题不够明确等,从而影响了打击犯罪的力度。

为此,今年5月,最高检曾对近年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在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发布第三批指导性案例,明确相关法律适用,指导检察机关依法严惩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基于此,分析认为,最高法此次出台的这一司法解释,将进一步明确有关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量刑标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司法效率,遏制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

《解释》的主要内容《解释》重点规定了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界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

《解释》第一条对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做了进一步明确。

1、对于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司法实践中,行为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后往往会实施传播行为,有的行为人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后,即使没有自行传播,也存在着放任他人传播的情形。因此,编造者无论是否自行实施传播行为,只要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实际被传播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后,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了其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被传播,没有扰乱社会秩序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2、对于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是导致虚假恐怖信息引发严重危害社会后果的关键。即使行为人本人没有编造恐怖信息,但明知是虚假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也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明确规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六种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入罪标准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解释》第二条采取列举的方式,从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破坏公共交通秩序、破坏有关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破坏居民生活秩序、干扰国家职能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等六个方面明确界定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六种情形:1、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2、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

3、致使学校、医院、厂矿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4、造成行政村或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6、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三)明确规定了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五种情形。

《解释》第三条明确规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应当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的五种情形:1、致使航班备降或返航;或者致使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中断运行的。2、多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4、造成乡镇、街道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5、具有其他酌情从重处罚情节的。

(四)依法对五种情形加重处罚。

《解释》第四条通过列举的方式,对造成严重后果,应当加重处罚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形:1、造成3人以上轻伤或者1人以上重伤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3、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4、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5、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对于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同时构成数罪的择一重处。

《解释》第五条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定罪处罚。例如,行为人出于勒索财钱等其他犯罪目的,或者通过破坏计算机系统等犯罪手段,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构成数罪的,择一重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故意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果,同时触犯了刑法第115条、第291条之一的规定,应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六)明确界定了虚假恐怖信息的范围。

《解释》第六条规定,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00: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网络造谣传谣面临三大法律责任
    在检方办理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案件中,被告人之所以触犯法律,被判处刑罚,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只想着发泄自己情绪或是为了好玩。近日,一些网络谣言引发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朝阳检察院昨天发布,在各类谣言类犯罪中,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较为常见。网络造谣、传谣面临三重法律责任。据郭检察官介绍,该院自2008年至今,共审查起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案件20起,其中移送起诉14起,都是网络谣言危害到社会管理秩序的典型案例。从起诉的案例中看,网络谣言均具有极强的恐吓性或煽动性,因此警方近日来也不断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但个人应该如何合法地、有效地利用网络这一受众面最广的信息传播方式,应引起广泛重视。郭检察官说。据了解,在检方办理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案件中,被告人之所以触犯法律,被判处刑罚,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对自己行为的
    2023-06-11
    80人看过
  • 微博造谣传谣将面临什么治安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依据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一些人在网络上发布谣言,微博造谣等行为均为“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性质了构成犯罪,根据造谣行为的具体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刑法》第246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243条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造谣行为的民事责任是什么?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
    2023-06-23
    466人看过
  • 造谣传谣严重后果
    一、造谣传谣严重后果《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网络造谣的危害性网络造谣首先从法律的角度上讲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是侵犯人身权的一种行为,严重者是刑法所规定的诽谤罪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其次网络无国
    2023-06-07
    156人看过
  • 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被刑拘
    从公安部门获悉,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依法对2名在网上编造、传播反腐谣言的网民予以刑事拘留,并对37名编造、传播相关谣言的网民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近期有个别网民蓄意编造一些混淆视听、扰乱人心的恶性谣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经查,今年7月15日,北京网民马某、海南网民裴某先后在微博编造发布所谓明天上午对×××实施抓捕?刚看到消息北京到上海上空已经军事管制;上海进出港航班全面延误,是因为在抓某人,为了防止某人跑掉或者顽抗,就以军事演习为名,把机场给封锁了。该谣言信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不少网民关注和不安,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迅速开展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马某、裴某予以刑事拘留。另据通报,公安机关对37名借反腐话题在网上捏造事实,编造、传播诽谤他人谣言信息的网民分别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利用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
    2023-06-06
    495人看过
  • 造谣罪最高判刑如何规定
    我国《刑法》没有造谣罪,只有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最高量刑三年。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6-03
    147人看过
  • 编造疫情谣言!拘留!编造和传播疫情谣言违法吗?
    情节严重的算是犯法,按照编造虚假信息进行处理,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个人传播疫情法律责任是需要受到刑法的处罚和治安管理法的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为防止疫情蔓延可以擅自设卡拦截吗?为防止疫情蔓延不可以擅自设卡拦截,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依《刑法》第119条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致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安全,造成了较轻的危害后果,或
    2023-05-07
    421人看过
  • 如果进行造谣传谣,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造谣传谣,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
    2023-06-12
    408人看过
  • 造谣传谣行为的判定与界定方法
    1、带有诽谤、造谣意味,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同一条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过多数量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属于网络造谣行为的范畴;2、由于信息内容和传播途径的广泛,造成了当事人或者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属于网络造谣行为认定的范畴;3、还有一种因为,在两年内受到过诽谤罪行政处罚的,接着又诽谤他人的行为也被列为网络造谣行为认定的范畴。4、除了以上标准,其他一些严重的情节、情形也被定为诽谤罪成立。造谣传谣犯法吗造谣和传谣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
    2023-07-05
    175人看过
  • 微信微博造谣最高获刑7年
    11月1日新刑法将正式实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能触及犯罪,譬如下月起,微信微博发假信息最高获刑7年。刑法修正案规定:编造虚假灾情、警情等,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1.造谣在微信微博发假信息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一些虚假信息屡见不鲜。2013年9月,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对此,《刑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
    2023-04-25
    494人看过
  • 在网络上造谣最高判刑几年
    一、在网络上造谣最高判刑几年在网络上造谣最高判刑七年,如果出现了网络造谣的行为后最高会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如果公民在网络上散布一些不实的谣言或者是编造虚假的信息后,也是会造成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说我国也是严禁网民在网络上出现此类的行为,否则也是会根据涉案情节和造成的后果确定处罚力度的。二、造谣报警需要什么证据造谣报警需的证据如下:需要有大字报、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表明行为人有针对特定的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假事实损害该公民人格名誉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具有严重情节。所谓有严重情节,主要是指存在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或者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三、造谣辱骂他人犯法吗造谣辱骂他人不一定犯法。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
    2023-05-22
    439人看过
  • 造谣传谣行为能拘留多少天
    造谣传谣可以拘留多少天,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可以进行治安管理的处罚,可以对谣言者拘留15天。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023-06-13
    456人看过
  • 传播疫情造谣出警院判刑么
    疫情防控期间造谣,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会判处,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不构成犯罪的,则可给予拘留或罚款的治安处罚。一、编造虚假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编造虚假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网络散布谣言罪怎么判刑根据《刑法》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
    2023-03-30
    151人看过
  • 网传苗*老师被离世,网络造谣传谣怎么担责
    一、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一些网络个人事件谣言的受害者可以据此追究造谣、传谣者的民事责任。二、行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三、刑事责任涉及网络谣言的刑事犯罪,可能触犯的罪名有很多,
    2023-05-05
    392人看过
  • 微博造谣被追刑事责任有哪些
    网络谣言所构成犯罪需要被追刑责,主要追究的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一是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二是行政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三是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散布谣言被抓会被的,如果
    2023-06-26
    462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目前对疫情的造谣与传谣有哪些法律责任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6-03
      1.在新型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对疫情进行造谣、传谣的,依据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进行治疗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04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
    • 疫情期间造谣传谣按照法律规定有无法律责任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09
      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情节轻微的,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处罚。
    • 造谣传谣有哪些法律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3-12-10
      律师解答 造谣传谣相关法律规定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造谣传谣构成什么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8
      看具体情况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分别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以暴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