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方怀孕期间男友能否单方面解除同居关系
怀孕期间男方能解除同居关系。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同居关系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所以怀孕期间男方能解除同居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二、解除同居关系后起诉抚养权需要多长时间
解除同居关系后起诉争孩子抚养权的时间需要依据具体情形而定。一般来说,如果是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就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果是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三、解除同居关系后孩子抚养权归谁
解除同居关系小孩的抚养权归最适合抚养孩子长大的一方,,孩子的抚养权可以双方协商,签订抚养权协议书约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男方是否能够以女方怀孕为理由解除同居关系
232人看过
-
女方同居期间怀孕可以提出解除同居关系吗
273人看过
-
同居期间女方怀孕男方可以要求解除同居吗
102人看过
-
怀孕期间男方是否有权要求解除与妻子的同居
316人看过
-
怀孕期间劳动合同规定:员工可否单方面解除合同?
172人看过
-
同居期间,女方意外怀孕流产能不能起诉男方赔偿?
490人看过
-
男女双方未登记结婚,女方怀孕期间男方能否向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关系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8如果你们已经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则不能起诉解除同居关系,只能依法起诉离婚,但是,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如果你们属于已有配偶而非法同居的,那么,你们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如果你们既然未登记结婚,又不是有配偶而同居的,那么,你不能向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你
-
怀孕期间男方能解除同居关系吗,有没有法律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04怀孕期间男方能解除同居关系。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同居关系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所以怀孕期间男方能解除同居关系。
-
同居期间男方不同意解除关系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0你所非法同居关系,诉请解除法院不受理,自行分开吗可能对方会纠缠,是很不好处理的事。因非法同居涉及的子女、财产是可诉讼的,望你就此提起诉讼。若无子女,或财产纠纷又不大,建议你还是找理由以财产纠纷诉讼,因在该诉讼中法院在查明事实和认为中必然会涉及非法同居的问题,你有了法院这一判决,也就有了与对方完全了断关系的保障。切记,这程序省不得。
-
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期间能否单方面解除与孕期妇女员工的劳动合同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4如果怀孕女职工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那么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怀孕女职工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那么单位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否则违法。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和女友同居女朋友怀孕需要男方同意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29多人认为,同居期间女方怀孕男方是不能提出解除同居关系的,因为《婚姻法》第34条作出了“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的规定。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这只适用于依法形成的婚姻关系和事实婚姻关系。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以及未形成事实婚姻关系的,因不存在“离婚”一说,故女方无法利用上述规定来保护自己。【区别对待】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5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