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雇主应该如何支付雇员的工资,并且规定了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不能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同时,用人单位必须在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并且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工资。如果工资按年结算,则应按月预付,到期结算。总之,雇主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雇主应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雇员的工资。法律上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用人单位必须在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并且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工资。如果工资按年结算,则应按月预付,到期结算。
工 资 结 算 方 式 和 周 期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工资支付分为按日支付、按周支付、按月支付和按年支付四种方式。同时,《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工资支付实行周、日、月、年等不同周期支付工资的规定。
由此可见,工资的结算方式和周期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如果企业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依法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雇主应按照法律规定,按时足额以货币形式支付雇员的工资,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否则劳动者有权利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计效工资的形式和支付
134人看过
-
支付工资形式是什么样的,工资支付有什么法律保障
264人看过
-
竞业限制补偿金支付标准和支付形式
300人看过
-
支付要求和支付形式
265人看过
-
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标准和工伤认定标准是什么
222人看过
-
工资支付形式:探讨加班费支付的几种方式
301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支付工资是怎样的形式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18虽然《暂行规定》第三条定义的工资包括各种形式支付的工资,但《劳动法》、《暂行规定》的第五条、《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工资只能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因此,工资只能以法定货币发放并支付。 法定货币主要指人民币,一般不得以外币支付工资。关于外籍员工工资问题,根据《个人外汇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应按照以下几点进
-
竞业限制补偿金支付标准和支付形式是怎样的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13我国的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竞业限制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仅有司法解释作支撑。因此,当事人可以约定的是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标准和支付形式,若无约定或约定不明就适用司法解释。 根据我国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
-
支付工资形式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19虽然《暂行规定》第三条定义的工资包括各种形式支付的工资,但《劳动法》、《暂行规定》的第五条、《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工资只能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因此,工资只能以法定货币发放并支付。 法定货币主要指人民币,一般不得以外币支付工资。关于外籍员工工资问题,根据《个人外汇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应按照以下几点进
-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和标准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04双方约定的工程款(进度款)支付的方式和时间:支付方式:按形象进度划分支付:基础工程完工按合同价15%支付;每交完一层楼按合同价15%支付;封顶完工后进入装修工程按合同价25%支付;内外墙刷完工验收合格付合同价的10%;即付款至合同价款的95%;剩下的5%作质量保证金,质保期为一年,满一年后一星期内5%质保维修金一次性付给承包方。上述款项均不计总。
-
支付抚养费工资的标准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13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 1、由父母双方协议 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抚养费中的工资是指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为了防止父母双方损害子女利益的发生,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应当认真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能力、子女的需要、当地的生活、教育水平等进行审查,如果协议不利于子女的,就不应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