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获得能够证明拖欠工程款的有力证据
获得能够证明拖欠工程款的有力证据的方式是:
1.收集合同签订的证据,如施工合同或工程合同、会议记录等书证;
2.收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证据,如对账单、工程费用确认单,或者施工日期记录等;
3.收集合同当事人主体的身份证明等证据资料;
4.证人证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盗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拖欠工程款向哪个法院起诉
拖欠工程款纠纷应该向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工程款纠纷属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对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原告可以依法向工程所在地、被告住所地或者施工行为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如何提供工程款拖欠的证据
492人看过
-
非法手段获取证据的证明力如何
248人看过
-
拖欠工资起诉后,何时能够获得工资?
201人看过
-
长期拖欠工资的员工何时能够获得赔偿?
149人看过
-
公司拖欠工资证明书怎么获得?
412人看过
-
证人证言如何取得证据能力
495人看过
-
租房纠纷维权如何能够获得举证证明安徽在线咨询 2023-02-18房屋租赁诉讼中,需要举证的有: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适格的证据; 二、证明房屋租赁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 三、证明房屋租赁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四、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有具体请求金额的,应提交详细的计算清单。
-
冷暴力的离婚如何获得证据?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6家庭冷暴力如何取证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暴力取证,施虐者主要以精神虐待为主,因此家庭冷暴力行为实施的隐蔽性就给受害者取证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冷暴力的受害者不可能如传统暴力受害者一样在身体上留下伤痕。同时家庭冷暴力的施暴人实施冷暴力后也很少留下物证。 关于合法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与勘验笔录,受害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证据: 1、可以通过影像记录、音频录音
-
如何获得婚内性暴力证据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14性暴力如何取证: (一)伤情鉴定。受到暴力殴打的,及时去医院做伤情鉴定。 (二)录音录像。使用手机或者录音录像设备记录当时的情况。 (三)对方道歉信、保证书。家暴往往不是一次两次,有些施暴者在施暴后痛哭求原谅,保证再也不犯。 (四)报警、调解记录。公安机关的报警记录、居委会和妇联等机构的调解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据。 (五)证人证言。父母、孩子、邻居的证人证言都可以成为证据。 在生活中,自己的权利受到侵
-
如何在发包人能够获得总包人转包的证据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6取得总包人转包证据的途径有:双方在签订承发包合同时明确约定,承包人后对外签订的所有分包合同,包括工程分包和均必须征得发包人的同意并将合同原件一份备案于发包人;否则即视为转包。 由此,发包人首先掌握了所有分包的原始证据,并可据此分析,承包人是否转包了工程或者以劳务分包为名实施了工程转包。
-
证据证明有证据拖欠工资怎么办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03一、劳动者需要收集能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实际劳动关系的证明到劳动者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然后工资凭证应当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证明材料。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