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开发商在关于定金的条款上,做出明显不利于购房者的规定,然后拿出对购房者不利的《预售契约》要购房者签约,使购房者要么放弃数万元的定金,要么被迫签订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更大损失的合同,就像第21条军规,将购房者置于两难的困境。
张女士被北京某著名开发商明星楼盘精美的宣传资料所打动,遂与该开发商签订《认购书》,并交纳了3万元的定金。但是当她委托的律师如约去签正式的《预售契约》时,
发现《预售契约》中规定的条件与宣传资料所承诺的不符,为将来住房面积缩水埋有伏笔,律师当即提出质疑并拒绝签约。在双方就此事进行磋商协调期间,开发商擅自将该房卖给了他人。经交涉无效后,律师代张女士以违约为由把开发商告到法庭,要求对方双倍返还定金。
开发商以张女士未如约签订《预售契约》,购房合同未生效为由进行抗辩,认为自己不应承担违约责任,张女士应为自己未签订《预售契约》的违约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经过两审的辩论后,法院终于认定,3万元的定金是对订立合同的担保,在购房合同生效之前已经独立生效。由于开发商的违约致使双方未能签《预售契约》,因此应负违约责任。最后法院判开发商双倍返还定金。
由于律师的介入,张女士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但东北来的魏小姐就没这么幸运了。她的经历与张女士相似,在交定金时她提出楼盘附近的烟囱冒出的烟有损健康,售楼小姐承诺楼盘交付时会拆除烟囱。但魏小姐经了解,确认这是一虚假承诺,所以,当开发商拒绝将此承诺写入《预售契约》时,魏小姐决定放弃这套房。但开发商以魏小姐拒签《预售契约》,因而违约为由,拒绝立即返还定金,说是等整个楼盘都销售出去后再予返还。理亏的魏小姐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家去等,直到该楼盘入住率达80%后才回来要定金,但此时开发商早已不知去向。
让开发商用定金上了一课的购房者绝非魏小姐一人。希望购房者盯紧自己付出的定金,不要让开发商利用您对有关法律的生疏而损害了您的利益。其实,如果您对相关法律不熟悉的话,委托一位内行来代理操作购房事宜,将会安全可靠些。这笔支出的花费与所避免的风险相比,对于购房者来讲,绝对不是一种奢侈。
-
盯紧定金条款上的不利约定勿入购房陷阱
466人看过
-
违约金条款有效吗违约金条款约定
174人看过
-
违约金有法可依不能任意约定
267人看过
-
违约金定金规定中的不可同时适用条款有哪些?
479人看过
-
借款约定有违约金,还能要逾期利息么
116人看过
-
借条上约定利率有效吗
311人看过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房屋租赁定金纠纷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给付定金的一方称为定金给付方,接受定金的一方称为定金接受方。根据民法的有关理论,定金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定金具有从属性。定金随着合同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合... 更多>
-
除了不可抗力能约定以上约定的还有哪些条款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05不可抗力条款是可以由当事人约定的。但是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项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
合同条款约定的约定金有没有上限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07合同约定违约金没有上限,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违约金的数额或者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只是当违约金过分高于一方实际损失的,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予以减少。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第一、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
-
定金与违约金可以约定吗?有哪些条款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26定金是指为担保合同债权的实现,双方当事人通过书面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向对方预先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方式。 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偿付给守约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 定金与违约金不可以同时适用,只能选择其一。 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或定金条款,就可以达到弥补因违约受到损失的目的;违约金相当于一方由于对方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从法理上进行分析,定金罚则具有惩罚
-
-
在合同中无违约金,约定金条款,不交付可否主张权利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9在合同中同时有违约金和定金条款时,没有违约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适用对其有利的条款。我国法律中违约金的性质主要是补偿性,违约金数额是“根据违约情况”确定的,即违约金的约定应当估计到一方违约而可能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而不得约定与原来的损失不相称的违约金数额。如果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的数额低于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