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决书的执行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成立条件如下:
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本罪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各种理由拒付或迟延给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概念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出于加强民生保护目的,加大对一些严重损害劳动者利益的行为惩处力度,将部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纳入了刑法调整范围。鉴于传统观点认为,欠薪仅仅为欠债,是否支付劳动报酬本质上是民事行为,没有必要将其上升为刑事犯罪,为此,是否应将部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如何合理界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罪名,使之更具科学性、可行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人士热议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1997年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刑法修改。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也正式列入《刑法修正案(八)》法条,进一步强化了刑法对民生的保护。为统一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该司法解释将恶意欠薪的罪名正式确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处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事判决书
258人看过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的劳动报酬
451人看过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174人看过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405人看过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多久?
82人看过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几年
480人看过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根据与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得其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 (1)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 更多>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新刑法)判决书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05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怎么执行北京在线咨询 2022-12-17如果是单位作为犯罪主体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罚。在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在提起公诉前主动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且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何执行?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08如果是单位作为犯罪主体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罚。在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在提起公诉前主动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且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怎么判决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24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什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1-06-121、犯罪主体要件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 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 (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